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985525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0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进程(1)1951年,西欧六国建立了 ,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逐渐化解。(2)后来,六国又组成 和 。(3)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影响(1)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2)随着欧共体的发展,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联合。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1)美国推动战后日本政府进行 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3)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

2、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4)经济发展战略: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5)高度重视科技和 等。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 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兴起: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2内容(1)不结盟国家共同制止 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始终奉行 和 的政策。(3)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任务是反对 ,同时谋求建立 。3影响(1)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的崩溃。(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

3、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K知识参考答案 /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必要性(1)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西欧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在美苏两极格局之下,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与美苏相抗衡,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2)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主要从殖民地获取许多重要的资源。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殖民地的相继独立,西欧各国认识到必须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经济一体化。(3)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西欧国家开始汲取历史教训,寻找解决欧洲内部矛盾纷争、确保永久和平的联合发展道路。2可能性(1)西欧各国经

4、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大,经济活动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2)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相同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3)西欧各国具有相近的发展传统、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4)西欧各国都有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重要地位的强烈愿望。 (2017-2018学年山东日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取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等的自由流动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D确立欧洲的霸主地位【参考答案

5、】A 欧洲一体化产生的影响1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欧洲的经济竞争力,提高了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2政治上:增强了欧洲各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3文化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洲各国在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4安全上:总体上看欧洲一体化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从经济状况和国家利益角度分析美国同日本、西欧关系的演变1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2)

6、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3)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操纵签订了偏袒日本的对日和约,结束了对日占领。(4)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5)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是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2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控制

7、西欧。(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西欧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3)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4)随着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 (2017-2018学年黑龙江大庆阶段考试)下面两幅漫画折射出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有关二战后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双方关系的变化开始于20世纪晚期B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已丧失C西欧对美国从“依附关系”成为“完全竞争关系”D马歇尔计划和欧洲一体化增强了西欧的竞争力【参考答案】D 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

8、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比较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

9、加入任何军事集团。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2018届浙江杭州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包括欧洲联盟的建立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不结盟运动兴起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ABCD【参考答案】C 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1欧共体形成、日

10、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 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这里“欧洲”的内在含义主要是A和平的欧洲B平等的欧洲C联合的欧洲D稳定的欧洲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B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C加剧了

11、美苏间的斗争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3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一方面在维护美欧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通过北约,通过美国在西欧的驻军和核武器来“保护”西欧安全。这说明了A西欧与美国之间既依赖又竞争B西欧与美国之间结成军事同盟C西欧国家已彻底摆脱美国控制D美国在西欧的政治地位已丧失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5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

12、中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在80年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6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A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1下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下面所画是一位日本相扑手和一位美国绅士,该图反映了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C美国经济衰退,

13、无力与日本抗衡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经济态度强硬2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B CD3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D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2(201

14、8年北京卷)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3(2018年江苏卷)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