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下历史提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98514 上传时间:2017-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下历史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九下历史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九下历史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九下历史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九下历史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九下历史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下历史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标志: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特点:自然科学和技术革新紧密结合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教兴国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 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影响:(1)【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2)【生产】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生产领域发生持久、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一起构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四大新型

2、支柱性产业(3)【社会生产关系】股份制公司日渐成为工厂企业的主导形式,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开始出现,将资本主义推到帝国主义阶段。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互相争夺,扩军备战,进一步恶化了欧洲的局势(3)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目的: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时间:1914.7.28 1918.11.11开始标志: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主要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于 10 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

3、帝国结束标志:1918 年 11 月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1)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2)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时间:1917 年 3 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十月革命:时间:1917 年 11 月 6 日到 7 日(1917 年 11 月 6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 7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结果:推翻

4、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 十月革命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2)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3)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4)它打破了好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5)它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内容:(1)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方面: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3)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国有化(4)分配方面

5、:实行平均化和实物化新经济政策:目的:为发展生产和纠正战时共产主义的错误 时间:1921.3内容:(1)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允许私人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3)实行自由贸易制(4)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报酬制作用:(1)新经济政策广泛的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经济政策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有什么启示?(1)制度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2)国家政策不是

6、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变化的国内国际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建立: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含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制定新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广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6 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农业集体化:方式:农业全盘集体化一五计划起止时间 19281933 二五计划起止时间 19331937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

7、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时间:1919 年 1 月 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8、 操纵国:法、英、美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凡尔赛和约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 10 万;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时间:1920 年;被英、法所控制。 )2、华

9、盛顿会议:时间:1921-1922 年 主要国家(九国)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 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

10、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 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时间:2933 年,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 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前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措施:(1)整顿

11、银行业(2)实施失业救济和“以工代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3)国家产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基础和核心,其目的是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4)颁布农业调整法影响: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建立过程:1933 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措施:1933 年 2 月巴林发生国会纵火案党卫队、盖世太保和集中营等令人恐惧的镇压利器到处肆虐文化专制主义使德国成了一片“文化荒漠”。屠杀迫害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 原

12、因:英法等国害怕战争会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维持的现状 目的:妄图出卖中小国家领土主权,与德国谋求妥协,用“祸水东引”策略牺牲苏联从中渔利。 结果: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自食其果法国惨遭亡国英国蒙受大难。慕尼黑会议 1938 年 9 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 10 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这一事件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1939.9.11945.9.2)A 1939.9.1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1941.6.

13、22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胜利,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C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世界规模 D1942.1.1 英苏美中等 26 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影响: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E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F 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

14、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G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4.6.6 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打开了盟军从西线直捣德国本土的大门)H 1943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同盟开始解体 I 1945.5.8 攻克柏林,德国正式向同盟军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J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 9.2签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同盟国的胜利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特点:(1)20 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

15、济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2)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部门比重不断下降,服务部门比重迅速上升(3)战后美国企业放生第三次合并浪潮,主要内容是“混合合并”,结果许多大公司日益向经营多样化发展。(4)在垄断企业急剧发展的同时,小企业也在稳步发展,出现生产集中与分散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5)美国贸易出口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长期占据首位,也是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它的资本输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6)美国跨国公司飞速发展欧盟 成立过程1951.4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建了“欧洲煤钢联盟”,迈出了欧洲联合的第一步1967.7 正式建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11,西

16、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经济政治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作用:促进西欧经济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加强西欧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日本的崛起 经济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 80 年代下半期国民生产总值约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