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984243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吉安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区某二级公路的设计毕业论文摘要1Abstract2第1章 概述71.1 任务根据71.2 项目建设的意义71.3 涉及围及主要工作容71.4公路等级的确定和技术标准论证71.4.1 道路等级论证71.4.2 道路技术标准论证91.5 沿线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101.5.1 自然地理概况101.5.2气象111.5.3 地震设防烈度111.5.4 工程、水文地质111.6 设计原则121.7 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12第2章 路线平面设计142.1路线设计总体原则142.2路线布设情况142.3正线与比选线基本情况对比152.4平面线设计及计算152.5导线确定162.6平曲线计算公式18第三章 纵

2、断面设计213.1纵断面设计原则213.2纵断面控制数据223.3技术指标及应用情况233.4平、纵组合情况233.5 竖曲线设计公式与运用情况24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254.1 路基宽度设计254.2公路用地264.3加宽与超高设计274.3.1 加宽设计274.3.2 超高设计27第5章 路基设计295.1 路基设计情况295.2 压实要求305.3 土石方调配情况305.3.1 积距法求横断面面积305.3.2 土石方数量计算315.3.3 土石方调配及校核315.4 高路基稳定性验算32第六章 路面设计326.1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326.2设计理论与方法336.3 路面结构设计336.4

3、 路面结构设计步骤34第7章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377.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377.2 路面排水387.3 路基排水387.4路基防护39第八章 桥梁、涵洞及路线交叉39第九章 其他沿线设施以及环境保护419.1交通工程设施设计419.2环境保护429.2.1 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429.2.2公路绿化工程43第十章 其他及分项预算4410.1筑路材料4410.2施工组织4410.3 分项预算45致 谢46参考文献47附录49对称式基本型计算。49竖曲线计算50超高值的计算51坐标计算52第1章 概述1.1 任务根据 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要求,对省市永新至永丰公路的一部分进行新建设

4、计。该公路以沟通本地与外界联系及运输资源为主。1.2 项目建设的意义是省中西部重镇,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公路建设落后,原有沟通各村镇的大车道,已不能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废弃新建,本设计是其中规划建设的一部分。1.3 涉及围及主要工作容 本段设计,路线长5.49公里,初步设计应对比较线做同深度比较。主要工作容为:设计围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设计。1.4公路等级的确定和技术标准论证1.4.1 道路等级论证、原始资料地区地形图三,比例1:2000 图纸号:10/16-11/16-12/16基本交通量交通组成:表1.1 交通量车型小汽车SH-130东风EQ-140解放CA-140黄

5、河牌QD35太脱拉辆/日210420350309交通量预测: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中对道路等级的规定,将各种车型这算为小客车进行设计年限的年均昼夜交通量预测分析,从而确定公路等级,本设计预测新建道路的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车辆折算系数为:表1.2 车辆折算系数表车 型小汽车东风EQ140解放CA140黄河牌QD35太脱拉车辆折算系数1.01.51.522现拟定以一般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预测设计年限为15年,由规划交通量计算公式: Nd=N0(1+r)n-1 (1-1) 式中:Nd 规划交通量(量/日) N0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 r年平均增长率 n交通量预测年限 以小汽车为标准

6、的基年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N0 =210+4201.5+3501.5+3092+2=2383 Nd = N0(1+r)n-1 (1-2) =2383(1+8%)14 =6999(辆/日)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双车道二级公路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汽车为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日,考虑远景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路网规划确定该公路等级为二级。1.4.2 道路技术标准论证(1)计算行车速度论证 计算行车速度是技术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对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的影响最大,是由路线在公路网中的任务、性质、远景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根据技术指标制定。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指标

7、叙述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的路段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所以,根据本设计的任务以及交通量,本设计采用设计速度为60 KM/h。(2)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通行能力计算和服务水平分析,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公路网中的功能、作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项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本项目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10.0米,设计年限为12年其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8、3表1.3 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指标备注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公里/小时60行车道宽度米7.0路基宽度米10.0和12.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极限最小半径米125纵坡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0.3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米2000凹形米1500极限最小半径凸形米1400凹形米1000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路基1/50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推荐 本项目应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不增加工程或工程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本公路的服务水平和使用质量。1.5 沿线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1.5.1 自然地理概况,是举世闻名的中

9、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位于省中西部。地理上,它介于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距省会219千米。1.5.2气象 该区属中亚热带丘陵湿润气候,具有冬春阴冷,夏热秋燥,初夏多雨,伏秋干旱,云系多,光照少,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热量资源丰富,但冷热差异较大;雨水充沛,但丰而不衡;光照虽少,但光热同季,光能潜力大;年平均气温1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7.2,年极端最低气温-8。无霜期年平均28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90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100。项目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462,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224.4(1953年,唐赛站),最小年降水量887.7。,降水季

10、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该时期为的雨季。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频率为24%,最大风速为20米/秒,年均大风(大于8级)日为4.4天 。1.5.3 地震设防烈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沿线地区均小于度,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均可不考虑抗震设防。1.5.4 工程、水文地质(1)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8%;地势周高中低,省境边缘群山环绕,中南部丘陵起伏,山体多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项目位于省西部腹地吉泰盆地,盆地以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区零星分布着低丘岗地,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向赣江倾斜。该区基岩多

11、为第四系覆盖,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砂岩等。岩石类型齐全,有基性、超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岩类,岩类以中酸性、酸性岩类最发育。混合岩也很发育,根据混合岩化程度可划分为: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四大类。变质岩石类型以浅变质的板岩、千枚状板岩及变质碎屑岩为主,其次是呈断续带状及穹窿状分布的中深变质岩片岩、片麻岩、变质岩和与其相伴而生的混合岩、混合花岗质岩石等。区域自然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一般较深厚,呈酸性,缺乏腐殖质和钙质,成土母质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第三系红砂岩为主;另有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2)水文地质条件 市属赣江水系,境河流众多,一赣江为中轴,有28条大小支

12、流汇入,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水力资源充沛,全市连续出现百年罕见旱灾,赣江近于断流,水质污染严重, 从1962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可知,该区域49月为汛期,56月为主汛期,洪水由暴雨形成,46月大气环境活跃,冷、暖气流交会,形成历时长围大的峰面雨,产生的洪水往往造成峰高量大的大洪水,79月为热雷雨,形成的暴雨围小。1.6 设计原则 本设计路线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势起伏不平高差变化大。路线设计应该顺应地形,尽量减少农田及林地,靠近村庄便于沟通而不扰村的总体思想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量选择较平坦开阔的地段布设路线,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以保证路线线性的均衡流畅。

13、同时兼顾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来确定方案。 设计中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横断面组合,保证路线的平顺协调,尽量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保持线形的美感及与沿线景观的配合,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1.7 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 该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301JTG-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规定,作为控制指标设计,应用情况为: 表1.4 各项技术指标应用情况 名称标准及规限定指标实际应用情况备注公路等级二级二级设计速度(km/h)6060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25.3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6060最大纵坡(%)65.25最小纵坡(%)0.30.40最短坡长(m)150150同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m)6v340.2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m)2v52.74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4002100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00035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125.97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路面等级高级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