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必修3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4088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丹江口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必修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丹江口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必修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丹江口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必修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丹江口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必修3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 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C. 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 城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3、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物种进行了调查,

2、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物种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4、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由于世界各国大量捕鱼船频繁在海上作业,现在每天有1000只各种鲸、海豚及其它海洋哺乳动物命丧渔网,下

3、图为上个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主要由外源性因素引起 B鲸属于容易出现衰退甚至灭亡的种群,因为鲸生育周期长、处于食物链末端 C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称为种群的垂直结构 D要调查某种鲸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5、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6、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

4、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7、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个体间的斗争会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D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间使得种群数量能一直呈“J”型曲线增长8、下列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l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

5、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方法9、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力强 B草本植物寿命短 C草本植物低等 D灌木较为高达,能获得更多阳光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11、 图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对图中的曲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M以N为食 BN以M为食C 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12、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6、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 ) A. 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B. 共生、寄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13、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1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B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5、 下列关于实验“土

7、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16、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17、

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B在一定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成森林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18、向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接种少量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较长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Y)随时间(X)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19、右(上)图曲线1为某种群出生率,2为种群死亡率,该种群K值是 ( ).c点,死亡率最大的点 B. a点,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 C. b点,出生率最大的点 D. c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的点20、木匠蚁和一种蝶类幼虫共

9、同生活在一起。蝶类幼虫以植物为食,其分泌物是木匠蚁的食物。木匠蚁则为蝶类幼虫杀灭各种天敌,否则蝶类幼虫不能存活24小时以上,那么,木匠蚁与蝶类幼虫的关系是(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捕食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21、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定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 A大于100只 B等于100只 C小于100只 D

10、约为75只(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4)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判断的根据是 。22、在l5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某种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l号瓶内放入草履虫,2号瓶内放入小球藻.3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l号、2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3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4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B图所示。5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C图。以上实验是在25、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1)请将 A 图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转换成种群中个体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11、 (2)由A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1天至第3天的生长特点是 ;(3)在第3天至第6天的细菌数量变化原因是 。(4)由B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5)根据C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 。38、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_点左右,原因是_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 。23、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株/m2。(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等级高度(cm)数量(株)a级h10120b级10h3062c级30h10032d级100300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