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之我见.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3896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之我见.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之我见摘 要: 作者结合学习、交流之所得及自己的教学反思,简要阐述什么是阅读欣赏、阅读与欣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阅读欣赏教材的选择要求,重点从“重视朗读,淡化讲析;重视主体性,淡化主导性;重视文学性,避免政治说教”等三个方面分析怎样驾驭语文阅读欣赏教学课堂。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欣赏课程 朗读 主体性 文学性阅读欣赏课程的开设顺应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建设地方课程的重要举措。阅读欣赏,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名词。阅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量的积累看,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质的转化看,要求学生“书读百遍,其

2、义自见”,“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馆、私塾先生的基本做法是让学子读书,读书,再读书。反复读、念、诵、吟,以至背诵、模仿、练写。欣赏(主要是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前人要求以儒家之道为依据,去辨识真善美、假恶丑。方法论上则强调“不拘一格”、“见仁见智”。应该说,传统教学中的很多经验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很值得我们借鉴。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阅读欣赏”这一概念,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使它展示出新的风貌。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门工具,它更具有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特殊功能,充满人文精神。所以语文阅读欣赏教学,不是“阅读”与“欣赏”的简单相加,而是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视野,使之善知、陶情、敏行、崇高,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此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可作为语文阅读欣赏教学的诠释。那么,阅读与欣赏是什么样的关系呢?阅读是基础,欣赏是深化;阅读是表象,欣赏是本质;阅读是浅层次的,欣赏则是高品位的。阅读与欣赏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积极开展阅读欣赏课教学,将会事半功倍,收效颇丰。为达到阅读欣赏的目的,阅读欣赏课的选材应有讲究。文质优美的文章具有无穷的魅力,对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颇有营养。所谓文质优美,一是内容上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二是形式上具有结构美、语言美、节

4、奏美等美的因素。为此,阅读欣赏课的选文当首选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家名篇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材料选好了,该怎样上好阅读欣赏课,还值得认真研究、处心讲究,因为这是决胜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梳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积累,谈几点见解,以期抛砖引玉。一、重视朗读,淡化讲析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曾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意得到真正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足见读是语感产生的重要途径,是语言积累的好的方式之一。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香菱跟黛玉学做诗,黛玉没有指点香菱如何去构思,如何去推敲,而是教

5、她诵读几百首古诗。香菱倒也认真,她从王维的诗开始读,日夜苦吟,最终写出了一首得到众人夸赞的好诗。就读的形式而言,有默读、朗读、跳读等多样形式。不管哪种读法,目的都是要学生感受、体味作品的真、善、美,包括它的语言美、形象美等多样文学要素。对于初中生来说,好的方式莫过于朗读。朱自清先生曾说:“吟诵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同时还指出:“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朗读时表情传神、唤起联想想象、增强语感、深化理解、巩固记忆等功能,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调、轻重音、速度、节奏、表情等朗读技巧,入情入理地艺术化朗读,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

6、中多数教师虽也懂得其中道理,但往往运用不够得法。课堂上虽有一个读的程序,但大多是一两遍的走过场。真正读懂的恐怕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学生。学生读过一两遍后,接下来便是沿袭一套老方法教师大段大段地分析。这儿要讲,那儿也舍不得丢。学生读不懂的讲,读懂了的还讲。好端端的一篇佳作被剖析得支离破碎,而留在学生印象中的不过是些琐碎的知识点。美感呢?荡然无存。我们不妨放开手脚,不要为讲而讲,而要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留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想象,让学生多读几遍慢慢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作品的真、善、美。特别是优美的散文、诗歌等,最好是熟读成诵。如欣赏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可采用反复诵读法:初读熟悉诗词;再读叙说想

7、象,评说诗句;最后动容、动情读,读出轻灵波动感、如梦似幻的轻柔婉约感,品味作者的眷恋离情。二、重视主体性,淡化主导性阅读欣赏课不同于课内讲读课,我认为欣赏内容应是延伸拓展课内知识,从而达到实现知识迁移、知识积累以致形成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呢?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未把这种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不是考虑创设适应学生的教学活动,而是要求学生适应教师课前设计好几个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逐条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不遵从老师的引导,老师指向哪里,立即奔赴哪里,乍看去格外“踊跃”,似乎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其实,

8、这是个误区,学生仍被牵着鼻子走,主体性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甚至是被无情扼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真正的阅读是事先头脑中并没有任何条条框框,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一个欣赏的过程,它伴随的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情感,有时甚至使人达到物我两忘、“欲辩已忘言”的境界。再者,就教学具体情况而言,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或是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如果老师事先为学生设计好问题,很有可能会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学习是学生

9、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所以,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相信学生的感知能力,给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一定比从教师那儿轻而易举得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当然,上好阅读欣赏课,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打个比方,教师就好似一个题库,对所要欣赏的内容把握要准,对教学重点、难点须心中有数。当学生发现问题而又解决不了时,教师就得从题库里往外调题,适时点拨,相机诱导。我在教学生欣赏辛弃疾的鹧鸪天时,诱导学生对词中嫩芽的“破”一词进行理解,学

10、生很快地联想到朱自清春中小草的“钻”字,同样都是为了表现所描写事物的动态美和顽强的生命力。这时,我点拨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来欣赏这一首词,同时引导学生闭目遐想:“远处的山坡,青草嫩嫩,几只小黄牛津津有味地吃着草儿,不时发出欢快的鸣叫,斜阳穿过略带寒意的树林,岸边荠菜花在春风里含笑开放。行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远远望去,随风轻扬的酒旗正挥着手,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学生大多能想象成一幅美丽的早春山水画,深刻感受到词的意境美。相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感悟力、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增强。三、重视文学性,避免政治说教语文教师都很清楚: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要在语文教学过

11、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即要树立文道合一观。这是学语文的目的和宗旨。不过语文阅读欣赏课不同于思想政治课,学生阅读欣赏的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往往不是正面地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让读者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因此,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时要处理好文学性与思想教育性的关系,在作品的文学性上多下点工夫,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揣摩、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思、精辟的语言、艺术形象等文学因素,把自己的感情融于作品中人物感情之中,与其产生共鸣,在共鸣过程中受到教育,激起爱恨,懂得是非。有的教师轻文学性、重思想性,过度讲究思想性,喜欢抓住某个思想亮点大做特做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诸如“你从中得到什么教益?”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无病呻吟的境地,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这种做法肯定是收益甚微,因为苍白无力的说教远不及文学形象的感染来得强烈而又震撼人心。总之,只有明白阅读欣赏的目的,选准材料而又教法得当,阅读欣赏课才能真正收到其应收之实效使学生思维受到启迪,使学生阅历得以增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