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83832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武汉四调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狡黠 销魂 荒僻 重峦叠嶂 B. 骁勇 惶恐 笼统 栩栩如生C. 聪惠 繁锁 镂空 莫明其妙 D. 栈桥 揣摩 魁梧 与日俱增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_地走开了。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_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_了。 A .旁若无人 蔓延 清醒 B .若无其事 蔓延 亢奋 B .若无其事 漫延

2、 清醒 C .旁若无人 漫延 亢奋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明期间,团中央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B.中国“”的隆重召开,吸引了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C.通过利比亚撤侨事件,使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更加令人瞩目。D.武汉市将按照卫生部要求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政策。4、将下面语句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现代媒体的发达,信息的爆炸式发布,一方面能使人了解更多信息,另一方面也使人对事态的判断遭受更多干扰。 日本9级地震和随之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4个核电机组先后出现事故,危险的核物质随着大气迅速扩散,而比它跑得更快的是谣言和恐慌。 A 通过网络和手

3、机短信,许多跟核辐射以及日本灾后物资短缺有关的谣言正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中流传,人为地制造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B 比如24小时电视新闻台的出现,使灾害场面比以前更具体地深入人心,但同时增添了人们的心理恐惧:缺乏科学学科知识的记者、主持人发出的感性报道很动人,但往往不能准确描述灾害的真实程度;而微博等个人消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客观上为谣言以及不准确信息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 C 在社会信息混乱、老百姓心理又相当脆弱的时刻,比普通人更了解情况、更懂得科学原理的权威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发言无疑是可贵的。 D 一句有充分科学依据或有充足市场研究基础的话,也许可以有效地制止由于各种谣言引起的群体性不理

4、暂行为。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古代文房珍品砚 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古时候的文人以文墨为生,以田喻砚,赋予它特别的意义。在文人眼里,砚台实际上是自己的“生产工具”,莫不精益求精,爱护备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就有:“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传说他爱砚成癖,为了得到张近的一方龙尾石砚,竞用家传宝剑与之交换。 砚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砚台,是陕西临潼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砚。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战国末期的石砚。汉代以后,砚台种类渐多,有石砚、陶砚、玉砚、漆砚、木砚等

5、。砚最初只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汉以后添加了纹饰,使其兼具了观赏性。最为有名的砚要数号称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歙砚产地在皖南古歙州境内,其开采始于唐代。宋代,歙砚开采规模不断扩大。1953年,歙县发掘出土了17块宋代歙砚,石质不同,造型各异,制作精妙,显示了宋砚的高超水平。宋代歙砚名目繁多,有眉子纹、外山罗纹、水玄金文等数十种。南唐后主李煜对龙尾砚极为推崇,将之与澄心堂纸、李廷圭墨三者并称为“天下之冠”。龙尾砚是歙砚中的名品,以产于今江西婺源县东部的龙尾山(古属歙州)而得名。 比歙砚更为有名的是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沿岸的端砚。端砚的石质比歙砚要好,有青花、鱼脑冻、冰纹冻、蕉叶

6、白、火捺、绿端等品种。端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许多石头有眼,好的石眼像动物的眼珠,如猫眼、凤眼等,为历代文人、书法家所推崇。古代有“无眼不成端”的说法。端石的眼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动物化石或彩泥形成的结核,又称石核。 甘肃卓尼县洮砚乡是洮河砚的产地。洮河砚质地细润、色泽碧绿,砚面多有微黑的水波状花纹。澄泥砚属陶类,与端砚、歙砚相比,澄泥砚使用范围并不太广泛。 砚台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砚石,其次是雕工。 好砚磨墨快而细,快须砚不滑,细须砚不粗。质地不滑或不粗的石头很多,但是不一定好用。好砚台要恰好能够调和矛盾,即细而不滑、涩而不粗,用术语说就是润、发墨。如端石,外柔内刚,摸起来很细腻,但极细的

7、沙粒中藏着尖利的小东西,所以是制砚的良材。 再说雕工,砚台雕工的好坏是其是否具有观赏价值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砚的雕刻以浮雕为主,也可使用少量的圆雕、透雕或者线刻。砚的做工有粗有细,不好一概而论,但好的雕工,必然是美而雅的。 砚的文物价值还体现在铭文上。砚的铭文主要看文字、书法、刻工和砚主。许多文人在砚铭上花了不少功夫,他们或者将砚台人格化,或者借砚台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自己的情感。一般而言,刻有名人砚铭的砚台,收藏价值都比较高。 鉴定或挑选砚台,一要看其材,主要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和铭文等。二要摸其身,好的砚台,用手抚摸,会给人以润滑细腻质感。三要掂其重,同样大小的一方砚,重者好,轻者差。

8、四要听其声,将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或用手指轻弹,歙砚以具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者为佳,而端砚则以有竹木之声为好,如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五要洗其墨,这里指的是把砚台上的磨痕洗掉,还其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楚砚台是否有损伤或修补后的痕迹。 (曹建文,有删改)5、文章介绍了有关砚的知识,下面概括不能与其他三项并列的一项是( )A、砚的历史 B、四大名砚 C、砚的雕工 D、砚的优劣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砚从最初的实用性发展到后来的观赏性,主要是由于从汉代起添加了纹饰B、宋代文豪苏轼和南唐后主李煜都对端砚中的精品龙尾砚情有独钟。C、端砚最大特点是许多石头有“眼”,这“

9、眼”其实是动物化石或彩泥形成的结核。D、古代文人常常通过砚铭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抒发自己的情感。7、根据文意,下面人物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先生在选择砚台时会挑选那些刻有名人砚铭的砚台,他认为其收藏价值比较高。B、王先生到乡间收购砚台,除了看材质外,他还会掂掂轻重,同样大小的他会选择重的。C、李先生将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砚石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他说:“好端砚,我要了。”D、张先生选砚很细致,他将砚上的磨痕一点点洗掉,仔细查看是否有损伤或修补痕迹。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

10、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续资治通鉴宋纪七)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A、赵普独相凡十年 总共 B、尝欲除某人为某官 曾经C、明日,复奏之,又不用 次日 D、帝竟从其请 竟然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天下事为己任 A、俯身倾耳以请 B、皆以美于徐公 C、必以分人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普极力推荐的人果然不错,为官受到好评。 B、赵普坚守为相的职责,不惧君威。 C、赵普为百姓着想,在宴席上说服皇上,使之转怒为喜。 D、赵普敢于进谏,临机制变,和邹忌一样善于讽谏。四、(14分)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2)刑

12、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12、填空。(共8分,每空2分)(1)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一鼓作气,再而衰, 。(左传曹刿论战)(3)人生总有那么一些不如意,面对分别,人们常常会引用苏轼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4)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最能激发我们潜在的动力,能在人生的落魄期给人以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五、(18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16题。苦念北平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年,而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

13、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春光明媚,一骑小驴,把我们带到西山,从香山双清别墅的后面绕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赌,能不能爬上“鬼见愁”的那个山头!我常常念叨“鬼见愁”那块地方,可是我从来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春天看芍药牡丹,是富贵花。中山公园的花事,先是芍药,一池一畦地开,跟着就是牡丹。灯下看牡丹,像灯下观美人一样,可以细细地品赏,或者花前凝望。一株牡丹一个样儿,一个名儿,什么“粉面金刚”、“三乔”、“金盆落月”。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无雨不怕,就是怕春风。有时一夜狂风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样子。几阵狂风就扫尽了春意,寻春莫迟,春在北平是这样的短促呀! 许多夏季的

14、黄昏,我们都在太庙静穆的松林下消磨,听夏蝉长鸣,懒洋洋地倒在藤椅里。享受安静,并不要多说话,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几口香片茶。各人拿一本心爱的书看吧,或者起来走走,去看看那几只随着季节而来的灰鹤。 最不能忘怀的是“说时迟,那时快”的暴雨;西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一阵骤雨洗净了世间的污浊,有时不到一小时的功夫,太阳又出来了,土的气息被太阳蒸发出来,那种味道至今还感到熟悉和亲切。 北平的春天,虽然稍纵即逝,秋日却长,从树叶转黄,到水面结冰,都是秋的领域。秋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水果上市。水果的种类比号称“果之王国”的台湾并不逊色,且犹有过之。比如枣,像这里的桂圆一样普遍,但是花样却多,郎家园、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却不是单调的桂圆可以比的了。沙营的葡萄,莹而透明,一掰两截,水都不流,才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无渣。鸭儿广,赛豆腐。秋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合不上嘴。它们都是秋之果。 北平的水果贩最会吆唤,你看他放下担子,一手插腰,一手捂着耳朵,仰起头来便是一长串的吆唤。婉转的唤声里,包括名称、产地、味道、价格,真是意味深长。 每年的秋天,都要有几次郊游,觅秋的先知先觉者,大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