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3093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吴忠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B. 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C. 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D.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进入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线粒体

2、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4、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答:A、细胞核是

3、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A错误;B、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部位,B正确;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必须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C错误;D、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的ATP是光反应产生的,D错误故选:B2.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A. 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C. 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D. 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据题干信息分析,能

4、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这是消耗能量的过程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消耗能量;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细胞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产生能量的过程;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是消耗能量的过程解答: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是产生能量的过程,B错误;C、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是消耗能量的过程,C正确;D、细胞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产生能量的过程,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存在血红蛋白的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 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都降低,细胞核体

5、积减小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 癌变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基本不变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

6、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解答:A、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因此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红细胞)说明该细胞已经分化,A正确;B、衰老细胞内有的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

7、过程,有利于生命活动稳定状态的维持,C错误;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后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与正常细胞相比会有所改变,D错误。故选:A。4.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败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图甲、乙、丙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C. 图乙中的de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都可能相同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

8、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fg表示前期和中期;hj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解答:A、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该细胞含有Y染色体,因此基因A和a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A错误;B、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的bc段;但在图丙

9、中无对应的区段,因为图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错误;C、图乙中的de段表示着丝已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丙中的hj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可见两者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错误;D、图乙种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中的gh段形成的原因也是着丝点分裂,D正确故选:D5.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由到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B.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 和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 由到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考点: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

10、:分析题图:和为两个亲本,是杂合子F1,是通过诱变育种筛选获得的个体,是诱变育种;是F1代,是通过自交产生的F2植株,是杂交育种;是秋水仙素处理产生的多倍体植株,是杂交产生的杂种植株,是多倍体育种;是单倍体幼苗,是正常的纯合体,是单倍体育种解答:A、由到表示诱变育种过程,其依据的主要原理的基因突变,A正确;B、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而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因此两者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C正确;D、由到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生物的

11、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C.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解答: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错误;B、细胞核遗传物质和

12、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都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D29.如图所示,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解,其中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该植物在CO2浓度为0.03%、温度及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O2释放速率曲线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中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填序号),A代表的物质是_(2)图1中代表有氧呼吸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填序号),该过程进行的

13、场所为_(3)图2中a点能发生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_(填序号),b点时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速率_(填“大于”“等于”“小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4)图2中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当光照强度为5klx时,若白天给予植物12小时光照,则植物-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CO2_mmol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表示光反应,表示暗反应,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和Pi,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图2表示该植物在CO2浓度为0.03%、温度及其它

14、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氧气释放速率曲线解答:(1)据图甲分析,A表示H和ATP,表示光反应,表示暗反应(2)图1中,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3)图2中a点只发生细胞呼吸,能发生图1中的生理过程有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4)图2中d点时光照强度不影响光合速率,并图2处于温度及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进行的,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图2中光照强度为5klx时,呼吸速率为2,净光合速率为3,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15、=2+3=5,每天12小时光照,释放的氧气量为512=60,经过一昼夜氧气的净释放量为60-242=12,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植物-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CO212mmol故答案为:(1)H和ATP (2)线粒体内膜(3)等于 (4)CO2浓度 1230.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2)在运输Na+和K+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