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3093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化学平衡说课 .ppt(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二 教学重 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概念和特征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确立的依据 因为对化学平衡的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 还可以为下一课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奠定基础 所以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而化学平衡的建立要从微观分子反应的数量和快慢过渡到宏观的反应速率及组成成分的含量 内容抽象 是教学的难点 因为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化学平衡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同时为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还能为今后学习电离平衡 盐类酯类水解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

2、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知识目标 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 学会判定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平衡的建立 培养分析综合 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 教学目标 四 课时分配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内容为1课时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 溶液 这一章 第二节介绍了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 第三节介绍了溶解度的概念 这些知识的储备让学生容易理解蔗糖溶解在水中达到饱和时 溶解与结晶两个过程同时存在 只不过是速率相等的事实 从而理解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比较抽象 化学平衡的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教

3、学设计时采用 启发 讨论 发现 的教学模式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入手 然后 按逐步分化的原则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 层层引导和讨论 通过联想方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制作出反映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微观粒子运动情况的课件 化抽象为直观 帮助学生从这些直观的素材中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 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1 复习导课大约3 5分钟 2 新课 化学平衡的建立大约20分钟 化学平衡的特征大约15分钟 3 复习巩固大约5 7分钟 精心的设计三个知识台阶 溶解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时间分配 一 联想 由溶解平衡 蓄水池中进水量与出水量 单位时间 相等时 水池中的水位线保持不变

4、等事实 理解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二 讨论 通过对具体事实的讨论 训练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 三 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的结合 结合本课时中各种v t曲线及其他各种课件 培养自己的归纳 分析 综合的能力 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一 复习可逆反应 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1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举两个熟悉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反应 教学设计2 给出可逆反应H2 I22HI引导学生总结出 1 可逆反应包含 二同 即 同一条件下 和 同时向正 逆两个方向进行 的反应 2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 都

5、存在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即化学平衡 并由此自然导入新课 二 联想日常生活熟悉的平衡现象及已学过的溶解平衡 为建立及学习平衡做铺垫 教学设计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率与出水的速度相等时 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 处于平衡状态入手 引入到在蔗糖饱和溶液中 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 蔗糖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强调二者都属于动态平衡 一 复习可逆反应 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1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举两个熟悉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反应 教学设计2 给出可逆反应H2 I22HI引导学生总结出 1 可逆反应包含 二同 即 同一条件下 和 同时向正 逆两个方向进

6、行 的反应 2 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 都存在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即化学平衡 并由此自然导入新课 二 联想日常生活熟悉的平衡现象及已学过的溶解平衡 为建立及学习平衡做铺垫 教学设计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率与出水的速度相等时 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 处于平衡状态入手 引入到在蔗糖饱和溶液中 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 蔗糖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强调二者都属于动态平衡 三 研究可逆反应在反应进行过程中 各物质的浓度和正 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 讨论 反应开始时 反应物CO H2O g 的浓度和生成CO2 H2的浓

7、度如何 正逆反应速率如何 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 正逆反应的速率怎样变化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得出 在t2时 V正 V逆 当V正 V逆时 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得出 从t2开始 外界条件一定时 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教学设计4 对于可逆反应CO H2OCO2 H2 时间 变化 mol 物质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 运用动画模拟图2 7的形成过程 并且播放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运动情况的课件 如果不是从CO和H2O g 开始反应 而是各0 01molCO2和0 01H2 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 生成CO和H2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画出

8、v t曲线 为理解化学平衡 同 的特征做铺垫 五 分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设计6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具有哪些特征 逆 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 动 平衡不是静止的 而是反应仍在继续 是动态平衡 等 V正 V逆 同一物质 定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 变 平衡是暂时的 相对的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 如果条件改变时 原平衡就被破坏 在新的条件下 达到新的平衡 同 无论从正反应开始 还从逆反应开始 只要外界条件不变 且起始物的物质的量相当 达到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 四 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5 1 进一步用动画模拟v t曲线理解化学平衡建立 2 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中动 同

9、的理解与突破 五 分析和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教学设计6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具有哪些特征 逆 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 动 平衡不是静止的 而是反应仍在继续 是动态平衡 等 V正 V逆 同一物质 定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 变 平衡是暂时的 相对的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 如果条件改变时 原平衡就被破坏 在新的条件下 达到新的平衡 同 无论从正反应开始 还从逆反应开始 只要外界条件不变 且起始物的物质的量相当 达到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 四 难点突破 教学设计5 1 进一步用动画模拟v t曲线理解化学平衡建立 2 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中动 同的理解与突破 六 巩固和深化化学

10、平衡概念 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容器中N2 H2 NH3的浓度之比为1 3 2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 同时生成3nmoLH2 反应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使学生学会判定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并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7 例1 一定条件下 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N2 3H22NH3 请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例2 若将0 008molCO 0 008molH2O g xmolCO2和XmolH2通入1L的密闭容器里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到800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相同

11、条件下 通0 01molCO 0 01molH2O g 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相同 则X等于多少 对化学平衡 同 的理解 为学习等效平衡打基础 例3 教材上的讨论题 对化学平衡 定 的理解 七 小结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已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适时地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小结时着重强调在平衡状态时存在的关系 1 现象与本质 V正 V逆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 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为表面现象 2 动与静 正反应和逆反应不断进行 而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3 内因与外因 条件改变时 V正 V逆 平衡被破坏 外界条件一定时 V正 V逆 平衡建立 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一 概念 化学平衡状态

12、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前提 一定条件可逆反应核心 V正 V逆 同一物质 结果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 特征 逆 可逆反应 动 动态平衡 等 V正 V逆 同一物质 定 各组分的浓度或其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为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浓度 变 化学平衡状态建立是有条件的 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 浓度 温度 压强 平衡可能破坏 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同 只要在相同条件下 按照一定的量配比 不管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开始 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 三 判定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 V正 V逆 2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四 作业 P41二 三 V正 V逆 V正 V逆 V逆 V正 V正 V逆 从逆反应开始 V正 V逆 V正 V逆 从正逆两方向开始 1 V逆 V正 V正 V逆 从正逆两方向开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