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案(综合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83089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教案(综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药》教案(综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药》教案(综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药》教案(综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药》教案(综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教案(综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教案(综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药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写作意图2、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把握情节及其整体结构3、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的写法4、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体悟作品主题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说双线结构的安排及用意2、环境描写的作用3、作品的主题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活当中,我们如果有什么病,常常要吃药。俗话也讲:药到病除。可见,药确实能够治病救人。然而鲁迅笔下的华小栓,吃了他父亲给他买来的药后,却没能好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药,看看这 “药”是一种什么样的药,它有什么样的寓

2、意。二、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写于1919.4.25,“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药是描写辛亥革命时代的作品。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实行妥协,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严重脱离群众的,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包括用恐怖手段)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1907年,光复会的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此挖出徐的心肝炒食。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于绍兴城的“古轩亭口”。 鲁迅对他们的被害很是悲痛

3、,同时又结合自己的经验,深感人民不觉悟,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五四运动”前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鲁迅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药,正确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 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成功,中国才能得救。三、写作意图 说明:当时的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人物、途径等问题,还不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所以只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已。四、题目“药”是指什么?小说是怎样围绕“药”展开情节的?小说写了哪些人物? 明确: 1、标题“药”指人血馒头。血是被害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给华小栓治痨病用的。 2、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的结果。 3、

4、人物: 华家: 华老栓(父) 华大妈(母) 华小栓(子) 夏家: 老女人(母) 夏三爷(叔) 夏瑜(子) 其他: 康大叔(刽子手) 茶客(民众)五、对华、夏两家来说,都是悲剧。请复述两家具体的悲剧情节。要求以课文为序。 明确: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为给儿子治痨病,从刽子手康大叔那儿买了人血馒头。当天早上华小栓吃了药,第二天就死了。这人血来自革命烈士夏瑜。夏瑜参加了革命,因夏三爷告密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持革命宣传,最终就义。两人死后均埋在同一块坟地里。六、两家的故事就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 明确:小说两条线索交织的关键是买人血馒头,馒头上血的献出者和买

5、去治病的服用者发生了关系,这就把素不相识的两家自然地联系起来。小说情节的发展是在四个相对集中的场景中进行的,两条线索也就是在这些场面中交织的。在刑场上,由夏瑜被害、老栓买药而将两线连接,是情节的开端;在老栓家,由小栓服下夏瑜的血而将两线交织,这是情节的发展;在茶馆里,由谈药并谈夏瑜而将两线汇集,这是情节的高潮;在坟场上,由华大妈与夏四奶奶同时为儿子上坟而将两线融合,这是情节的结局。连接两条线索的物是人血馒头,连接两条线索的人是康大叔。即通过康大叔卖人血馒头这一中心事物连接两条线索。七、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明暗两条线揭示了什么主题? 明确:明线写华家的故事,是主线,通过华老栓的“买药”,华小

6、栓的“吃药”,茶馆里茶客们的“议药”以及华小栓吃药后仍不免一死的结局,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愚昧、麻木、落后的社会现实。暗线写夏家的故事,是次要的线索,通过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们议论夏瑜以及夏四奶奶上坟等情节,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热情赞颂了革命者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八、讨论:这篇小说如果不采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可以不可以?比如,能否只用单线,或两条都用明线?请说出理由来。 明确: (1)用单线有两种情况,一是只写华家的遭遇,这虽然也能构成小说,但

7、主题难以深入开掘,恐怕无法超越“反迷信”、“反愚昧”的高度;二是只写夏家的悲剧,并把暗线变为明线,这当然也能构成小说,但主题难以深化或有可能是主题散而不集中。况且鲁迅写小说的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味对他们进行歌颂已不再符合历史的需要了。 (2)如果小说都用两条明线展开,那么时空难以处理,情节容易零散而不集中,从而导致头绪紊乱。(3)这篇小说用明暗线索展开情节,不仅头绪清楚,而且开掘出了深刻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深刻在于,把家庭悲剧跟重大社会问题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不仅深刻认识到“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不幸”在哪里,而且激起人们去思索如何“疗救”这个病态的社会。九、小说以“药”为

8、题目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揭示主题。“药”的表层意思是人血馒头不是治痨病之“药”,它是使人早日丧生的迷信之药。但它的深层意思还在于让人们思索如何去探索济世良方。题目语带双关,小栓得了痨病服错药而死,“病态”的社会要服什么“药”才有“疗救”的希望呢?民众是愚昧的、痛苦的,革命者是悲哀的、寂寞的,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人们需“上下而求索”。十、小结 药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探索主题,应了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双线结构的安排便于表现作品主题。十一、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大题,明确作品主题。第二课时一、通过讨论,把握药的主题思

9、想。 明确: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群众而牺牲了,群众却因为愚昧而吃革命者的血。说明:二、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说明: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华老栓、康大叔和夏瑜。1、华老栓(1)华老栓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是怎样的?明确: 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靠经营小茶馆为生,经济困难,生活艰辛(满幅补钉的夹被),地位低下(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的,满脸赔笑)。(2)华老栓具有哪些性格特征?明确:他愚昧,落后,麻木,善良,忠厚。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好儿子的病,他为能买到这种“神奇”的药而深感爽

10、快(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越走越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他又感到幸福(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他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对革命丝毫不关心,更不理解,他哪里知道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那红的还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这又表现了他的麻木无知。但他又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有勤劳善良、俭朴的品质,每天一大早就起身忙碌。拿钱买药时,他从华大妈的手里接过一包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颤抖地装入衣袋,还郑重其事,非

11、常谨慎地在外面按了两下。这充分说明他很辛苦,钱也确实来之不易。(3)作者鲁迅对他采取了什么态度?明确: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4)鲁迅为什么要刻画华老栓这样一个人物呢?明确:鲁迅先生刻画华老栓这样一个愚昧、麻木、落后的人物是有其用意的,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活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因为当时的国民就是这样愚昧,不觉悟,只有刻画出国民的落后、不觉悟,才能启发群众的觉悟,才能唤醒民众起来斗争。2、夏瑜(1)夏瑜的身份、家庭及对革命的认识是怎样的?明确: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家境贫寒(红眼睛阿

12、义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他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具有革命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在狱中仍宣传革命(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他说阿义不觉悟可怜。(2)作者对夏瑜采取了什么态度?明确:作者对夏瑜是既赞扬他的革命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乃至牺牲,也没有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及同情。他讲的道理,茶馆听众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疯话;他挨牢头毒打,他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他们说他疯了;他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潮一般”去看热闹。甚至他自己的母亲也对他不理解,为他感到羞耻。他的死是悲凉的、寂寞的,体现了革命者

13、的悲哀。但他的死也并非毫无影响,第二年的清明节时,他的坟上平空多了一个“不很精神,倒也整齐”的花环,就说明群众中有他的知音,有人仍在怀念他,革命后继有人。(3)塑造夏瑜这个人物形象,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明确:作者所要描写的人物,没有正面出场,而是通过茶客们的议论来描写的,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3、康大叔(1)康大叔是个什么身份的人物?他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的呢?明确:康大叔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直接杀害革命者夏瑜的凶手,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的贪得无厌的流氓刽子手。(2)康大叔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这些性格又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的?明确:康大叔具有凶狠

14、、残暴、蛮横、贪婪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通过他的肖像、动作、语言等等的描写表现出来。如在茶馆,正当茶客们兴致勃勃地谈论人血馒头时,闯进“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的布衫,敞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地捆在腰间。”这段肖像描写,刻画出这个刽子手蛮横、凶暴的流氓形象。在刑场交换人血馒头时的“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句个性化的语言以及他的动作(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人血馒头,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嘴里哼着)的描写,都十分精当地刻画了康大叔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那种凶残、贪婪的流氓刽子手的形象。总结小说中

15、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采用精彩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三、作业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2、如何理解文中(1)夏瑜坟上“一圈红白的花”(2)关于“鸭”的比喻第三课时一、关于环境描写 1、运用环境描写烘托环境气氛,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第一部分里和第四部分里就有许多出运用了环境描写,是就下列描写进行分析。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气氛,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恐怖,同时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肃杀的气氛。 (2)“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了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子。”明确: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老栓拿到药后的高兴心情,以及他的愚昧、麻木、落后、不觉悟。而且通过反衬,使以后小栓的死显得更加凄凉。 (3)“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