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必修3.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2672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A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B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C体内含量极少 D都是活细胞产生的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3在市场上可见到不均匀(凹凸不平)的西瓜,若切开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末发育,其原因可解释为 A种子的发育需要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B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大量

2、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未受粉的雌蕊,其子房也可发育成果实D光照不均匀使果实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4如右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B C D5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7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

3、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没有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作用8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如果要研究光与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A、 B、 C、 D、9、科学

4、家做过如下实验: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所示);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试验。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A、B、C、D、E、F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生长素比多,含生长素比多 B、含生长素比少,含生长素比多C、小块中,含生长素最多 D、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中含生长素多10、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上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 )A、当生长素浓度为1

5、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11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12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下表: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浸泡液雄花雌花雄花:雌花的比值

6、水(对照)21.13.85.6甲(赤霉素(100毫克升)4.74.71O乙(CP(100毫克升)7.86.21.26丙(乙烯利(1000毫克升)19.63.75.3丁(整形素(10毫克升)33.11.227.6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乙液较利于雌花的形成 C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D丁液有利于雄花的形成13、右图是一平放的活植物根尖,另将2个琼脂块A、B置于如图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B、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C、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D、生长素浓度:A.B,生长速度:背地侧向地侧14.下图是

7、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 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5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二、多项选择题16一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其原因有A生长素促进生长具有两重性 B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和茎靠近地面的一侧C根对生长素敏

8、感性较茎的敏感性强 D根的近地侧因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17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与激素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18能全面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二重性的实例是A顶端优势 B茎的向光性 C茎的背地性 D根的向地性三、非选择题19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 浓

9、度。曲线 段可抑制植物生 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浓度。(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 于向光面 于B点。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于顶芽, 于B点。20、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产生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_,因为_ _ _。(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

10、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_ _ _ _,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_ _ _ _。21、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

11、它们的侧面O5m处用lOO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lOO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4) 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

12、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乙 ,丙 ,丁 。22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的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索,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处理方式机械破损后直接播种0.05%赤霉素液浸种24h机械破损后,再用0.05%赤霉素浸种24h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0.05%赤霉素浸种24h发芽率28.2%23.8%80.4%96.6%(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性课题拟订一课题名称: .(2) 小组实验前做出假设是: (3) 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