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2600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北洋军阀的统治复习 .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洋军阀的统治 政治上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经济上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 清朝末年对辽宁 河北 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 1895年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 新建陆军 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 袁世觊任北洋大臣 军队称北洋军 1912年 袁世觊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军阀 拥兵自重 割据一方 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拥有武装部队 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袁世凯 1859 1916 河南项城人 1894年冬清政府为建立新军在天津小站招募丁壮训练新军 定名为 定武军 1895年 小站练兵由袁世凯接任 改名为 新建

2、陆军 人数七千 袁世凯为培植自己的军阀势力 加紧了对 新建陆军 的控制 网罗和培植党羽 先后把徐世昌 段祺瑞 冯国璋 王士珍等拉入 新建陆军 又将原 定武军 将领段芝贵 曹锟 卢永祥等分别委以重任 为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奠定了实力基础 1908年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 溥仪继承帝位 袁世凯终于在1909年1月 被开缺下台 袁世凯下台后 回河南彰德洹上村购建 养寿园 似乎不关心政治 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政治活动时刻准备东山再起 袁世觊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 打着民主共和国的招牌 对内加紧专制独裁 复辟帝制 践踏民主共和制度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依靠帝国主义 一步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

3、治 最终走向失败 议会选举胜利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912 3 袁 政治 破坏 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 军事 加强北洋海军 削弱革命军 借外债 准备镇压革命党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善后借款 罢免国民党都督 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废 临时约法 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接受 二十一条 复辟中华帝国 1915 12 护国运动 1913 1915 复辟梦破产 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 袁世觊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 对内专制独裁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是大地主 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 是清王朝灭亡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又一个工具 内阁 袁 宋 责任内阁制 限制总统权力 削弱国会 总统独揽大权 准备复辟 刺杀宋教仁

4、案 签订 二十一条 袁世凯专权明确指出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 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 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 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 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 破坏 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 加强北洋军 削弱革命军 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 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1912年8月 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一是联合中间力量 造成中国第一大党 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 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 以保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实施 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 但是这一行为

5、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 因此 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 以阻止国民党组阁 扑压革命势力 并派北洋大军南下 从而导致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 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 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 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 两面派手法 唱拥护共和的高调 行独裁专制之实 政治暗杀手段 武力镇压 先发制人 镇压二次革命 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独断专行 解散国民党 国会 废 临时约法 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 帝国主义的支持 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 二十一条

6、 为例 目的在于换取日本的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 复古尊孔 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 护国运动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 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护国运动胜利了 但是 护国运动并未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远未完成 所以 依然失败了 然而 护国运动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小结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 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

7、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 同时 向人们展示 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 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遭到历史的征惩罚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911 1911年俄国出兵占领库伦 外蒙古宣布 独立 1912年俄国与外蒙古当局签订 俄蒙条约 规定俄国扶植蒙古 自治 1727年中俄 布连斯奇界约 规定的中俄国界 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与俄国签订 中俄声明 等文件 中国政府不能在外蒙古设治 驻军和向外蒙古移民 实际上成为俄国变相的殖民地 外蒙古 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 英国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对西藏的侵略 1888年 武装侵略西藏 占领亚东 1890年 迫使清政府承认哲孟雄

8、 锡金 归英国保护1893年 中英 藏印条款 开放亚东为商埠 1903 1904年 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 占领拉萨 1906年 签订 续议藏印条约 承认英国在西藏的很多特权 也肯定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 1911年 英国策动亲英分子的武装叛乱 宣布 独立 1912年派军入藏 英国威胁停止进军西藏 1913 1914年 召集 西姆拉会议 背着中央政府 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非法的 西姆拉条约 非法制造所谓的 麦克马洪线 1913 1914年西姆垃会议 1913 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双方代表合影 1913 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双方代表合影 袁世凯批准 二十一条 的文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9、1912 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 一战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一战 期间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客观条件 辛亥革命前后的反帝斗争 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 二十一条 而掀起的抵制日货 提倡国货运动 实业救国 发展实业 民族工业的分布图 1912 1919 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一 1895 1913 583个 120 295 30 31个 6 331 1914 1919 379个 85 880 6年间 63个 14 300 千元 千元 19年间 民族工业的著名企业家 张謇 创办18个企业 主张 听之民办 并主张

10、重点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 周学熙 创办启新洋灰公司 栾州矿务公司等 筹办劝工陈列所 劝导绅商投资工业 荣宗敬 荣德生 以面粉业起家 大战期间创办申新几个纱厂 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中国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1 发展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系统 2 与外国资本相比 力量十分薄弱 不可能独立发展 3 与封建经济相比 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 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辛亥革命前 60多万 大战后 200多万 1912 1919年 130多次罢工斗争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 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912 1919年5月的中国工人罢工斗争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5月以前 14 11 11 8 17 23 30 19 各地报刊对早期工人罢工的报道 1917年6月16日 天津 民国日报 登载的上海晋錩丝厂女工罢工的消息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