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难点突破素材2新人教必修20626177.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2387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难点突破素材2新人教必修2062617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难点突破素材2新人教必修2062617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难点突破素材2新人教必修2062617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重难点突破素材2新人教必修20626177.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难点排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路点拨】因为P几乎都存在于DNA中,而S绝大多数存在于蛋白质中,所以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因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35S (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专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就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

2、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中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实验结果中放射性分布的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3、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典例印证】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细菌内蛋白质含32S,DNA含31P,用该噬菌体去侵染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A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B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C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D外壳内只有32S,核心内都含有31P【答案】D【解析】噬菌体是一类以细菌为寄主的病毒,由含S的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由DNA构成的核心组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面,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的DNA分子为模板复制出新的DNA分子和控制形成新的蛋白质外壳。在复制的子代DNA分子中,由于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DNA中只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噬菌体DNA分子提供的32P和细菌提供的31P,其余只含31P;而合成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不会含有35S。【牛刀小试】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利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A B C D【答案】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