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77705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配套 .ppt(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堂反馈 课堂探究 考点突破 课时作业 堂 课 探 究 解读考纲 基础回扣一 烃的衍生物1 定义 烃分子中的 被其他 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 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 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 等 二 乙醇1 结构 2 化学性质 与Na反应 燃烧 催化氧化 与酸性KMnO4溶液或K2Cr2O7溶液反应 氧化为 思考1 怎样证明某酒精为无水酒精 三 乙酸1 结构 2 化学性质 自主检查1 E85 是含85 乙醇和15 汽油的新型燃料 美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大量使用 E85 可能导致大气中O3含量上升 将会对人体造成更直接的伤害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2 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

2、一个氢原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A 1mol乙醇燃烧生成3mol水B 1mol乙醇可生成1mol乙醛C 1mol乙醇跟足量的钠反应得到0 5molH2D 1mol乙醇可以与1mol乙酸作用 生成1mol乙酸乙酯 答案 C 答案 D 4 CH3COOH分别与CH3CH2OH和CH3CHOH反应 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 A 前者大于后者B 前者小于后者C 前者等于后者D 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根据酯化反应规律 酸去羟基 醇去氢 可知生成的两种酯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CH3COOCH2CH3 CH3CO18OCH2CH3 所以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后者 点 考 突 破 乙醇的性质和断键方式

3、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1 属于置换反应 断键位置为 2 现象 钠块沉到乙醇底部 说明乙醇的密度比钠小 缓缓反应 说明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氢不如水分子中的羟基氢活泼 因而乙醇与钠反应不如水与钠反应剧烈 表面有气泡产生 3 应用 验证羟基的存在和检验羟基的数目 4 酯化反应 1 断键位置 2 用途 制香料 例1 乙醇 C2H6O 的结构可能有两种 特别提醒 1 利用醇与金属的反应 可以定量测定醇中所含羟基的数目 利用醇消去反应或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可以定性推测醇的结构 2 理解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与消去反应的规律 关键是理清断键位置 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变式训练1 乙醇分子结

4、构中的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键的说法 正确的是 2 为缓解能源紧张 部分省 市开始试点推广乙醇汽油 下列有关乙醇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乙醇和甲醇互为同系物B 乙醇不能用玉米生产C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D 乙醇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解析 玉米中含有淀粉 能用来生产乙醇 B错 C项应为CH3CH2OH 乙醇还可发生氧化反应等 D错 3 ag的铜丝灼烧变黑 立即放入下列的某种物质中发生反应 铜丝变红且反应后铜丝质量仍为ag 则该物质是 A 稀H2SO4B C2H5OHC CuSO4溶液D NaOH溶液 答案 B 一 羟基氢酸性的比较 二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1

5、反应的条件 浓硫酸 加热 2 反应的实质 酸脱羟基 醇脱氢 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 5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 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乙醇 浓硫酸和冰醋酸 不能先加浓硫酸 2 浓硫酸在此实验中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3 要用酒精灯小心加热 以防止乙酸和乙醇大量挥发 液体剧烈沸腾 4 导气管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以防止倒吸 5 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蒸气 优点主要有 一是乙醇易溶于水 乙酸易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H3COONa 这样便于闻酯的香味 二是乙酸乙酯在浓的无机盐溶液中 溶解度会降低 便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 6 若将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可用分液漏

6、斗进行分液 得到的上层油状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例2 已知下列数据 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 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 然后静置待分层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 洗涤 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2 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填字母 A 中和乙酸和乙醇B 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 有利于分层析出D 加速酯的生成 提高其产率 3 步骤 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 其主要理由是 4 指出步骤 所观察到的现象 分离出乙酸乙酯后 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填字母 A P2O5

7、B 无水Na2SO4C 碱石灰D NaOH固体 对比两个实验装置图结合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控制 可以看出后者的三个突出的优点 增加了温度计 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 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增加了分液漏斗 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 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 增加了水冷凝装置 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4 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 上层油状液体无色 可以闻到水果香味 下层液体 浅 红色 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B 5 增加了温度计 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 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增加了分液漏斗 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液 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 增加了水冷凝装置 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 特别提

8、醒 4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 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 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 一段时间后 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答案 C 答案 B 堂 课 反 馈 1 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 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会使人中毒的 A 甲醇B 乙酸C 油脂D 丙三醇 答案 A 解析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的甲醇 甲醇有毒 饮用约10mL就能使眼睛失明 再多就能使人致死 2 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 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乙醇沸点低 乙

9、醇密度比水小 乙醇有还原性 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乙醇沸点低 具有易挥发性 所以可以通过呼气来检验驾驶员是否饮酒 K2Cr2O7在乙醇的作用下生成Cr3 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这体现出乙醇的还原性 注意 题目中对乙醇描述的 密度比水小 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是正确的 但与检验驾驶员是否饮酒的原理无关 3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蒸干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B 用稀硝酸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C 将工业乙醇蒸馏得到96 5 的乙醇D 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答案 C 4 能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的事实是 A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

10、CO2和H2OB 0 1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 05mol氢气C 乙醇能溶于水D 乙醇能脱水 答案 B 答案 B 解析 乙酸与水互溶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硝基苯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且水的体积较小 6 双选 2011 海南 7 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 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A 乙烷B 甲苯C 氟苯D 四氯乙烯 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特征 乙烷中含有两个甲基 最多只有4个原子共面 2个C和2个H 甲苯中的甲基上的3个H原子 最多有1个H原子在苯环平面上 氟苯的结构相当于是一个氟原子取代了一个氢原子的位置 故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四氯乙烯相当于乙烯中的4个氢

11、原子被4个氯原子取代 故所有的原子共面 7 右图是某有机分子的比例模型 黑色的是碳原子 白色的是氢原子 灰色的是氧原子 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与氢氧化钠反应B 与稀硫酸反应C 发生酯化反应D 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 B 8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乙醇和浓硫酸 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 混入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除去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 加入CCl4 振荡 静置 分层后 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答案 A 解析 乙酸与乙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不能进行到底 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A错

12、误 B正确 SO2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而除去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 可利用萃取分液的方法提取 9 通过下列实验比较 答案 解析 利用羟基的活泼性不同 可判断分子结构中羟基的类型 各类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羧羟基 水中羟基 醇羟基 1 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 冰醋酸和乙醇各2mL 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2 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 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3 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4 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 其作用是 5 反应结束后 振荡试管b 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 1 先加入乙醇 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再加入冰醋酸 2 在试管a中加入几片沸石 或碎瓷片 3 加快反应速率 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 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并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 利于分层析出 5 b中的液体分层 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