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973975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姓名: 引入: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 实验B测量C推理D理论2、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3、(1)停电时,点燃蜡烛照明,发光主要来自蜡烛火焰的( )点燃蜡烛给物质进行加热时,应用蜡烛火焰的(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烛芯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5.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 途径是实验

2、,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 、准确 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问题提出与解决】:问题一:实验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点燃前: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及溶解性。2、 点燃时:(查阅课本、思考,不需书写)a、描述石蜡在燃烧过程中有何现象发生?b、石蜡的火焰分几层?分别叫 ?c、如何验证石蜡的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d、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 说明 e、再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变 说明 f、总结论:石蜡燃烧产生了 ,发生了 变化。g、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熄灭后:发现 ,点燃白烟,发现 讨论:白

3、烟是什么? 白烟能否说成是白雾? 【练习】: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你用 ,证明石蜡比木材软。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时间稍长些,你除了能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凝聚外,还能观察到的是 。蜡烛熄灭后,烛芯发黑变“硬”的原因是 。2如图所示,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12s钟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上有两处碳化(变黑),此实验说明_。3、酒精灯火焰分为_、_、_三个部分,其中_温度最高,应用_加热。4、将淀粉浆糊各取2mL,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清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并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加热,约10分钟后取出。待试管冷却后,向

4、两支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滴入清水的试管里的浆糊变成蓝色,滴入唾液的试管里的浆糊没有变成蓝色。这个实验说明:_ _中含有_ _,它对淀粉有_ _。5、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烬6、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7.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请你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找出二者3个方面的差异:_ _ _ _ _ _8、10.某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其中有以下几项主要操作。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成以下填空。探究活动名称

5、。所需仪器和试剂: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 等。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浊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会儿,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 1 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9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

6、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问题二 对呼出的气体与空气进行对比【知识回顾】1、氧气可以使 复燃,木条燃烧 ,说明氧气具有 2、二氧化碳可使 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气体 ,3、怎样证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引入】 :呼吸司空见惯,你知道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吗?【探讨解决】1、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人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小

7、明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2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空气中的气体()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110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这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

8、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氧气具有 ,没有氧气的地方,燃烧的小木条会 ,小木条持续燃烧的时间越长,说明氧气的含量约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实验步骤验证依据(1):(2):、根据判断CO2含量不同的依据:(3):根据判断O2含量不同的依据:(4):根据判断水含量不同的依据:1.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

9、儿,盖上了玻璃片。(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 。(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 。(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 _。2.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4.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X78%75%Y21%15% CO20.03%3.68%H2O0.06%5.44%其它0.91%0.88% (1) 请你判断:X是 ,Y是 。(填物质名称)(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

10、耗的气体是 。(填物质名称)(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原因是 。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那么,这时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

11、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 ; 6.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某学习研究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1)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2)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出现的现象是 ,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有几种写几种) 。 7.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及其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探究步骤: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观察到的现象:a. 木炭燃烧: b. 木片燃烧: 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 ,生成了 。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