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973508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冀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爱莲说适用学科 语文适用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知识点爱莲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 ,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1、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检查预习1、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

2、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2、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3、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二、知识点讲解(一)、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二)、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

3、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题目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本文写法:对比衬托、托物言志 “(四)、语音: y fn y zhu lin xi y y xin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逸 噫 鲜(五)、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六)、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七)、朗读节奏

4、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八)、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5、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九)、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6、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

7、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

8、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例题精析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9、。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_ 亵玩_ 宜乎众矣_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_不同: _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 的高

10、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四、课堂练习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

11、加线词的意思。(2分)可爱者甚蕃 亭亭净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五、课堂小结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

12、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六、课后作业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