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素材湘教必修3.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73503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素材湘教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素材湘教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素材湘教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素材湘教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素材湘教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资料(一)第一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即区域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理位置,有的区域界线明确,有的区域界线模糊。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一般分为:自然区域,如平原区、高原区、气候区、植被区、干湿区等。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经济区、贸易区、商业区等。综合区域,如全球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为13个分区,我国的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4大地区等。管理区域(人为规定),如国家、行政区等。(2)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

2、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差异。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即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各要素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包括区域核心(中心城市或工业基地、交通枢纽、著名旅游地)、网络系统(交通运输线、信息网络)、外围空间。3、区域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产业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二、区域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区

3、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阶段性人类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产业活动及区域发展特点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依赖于地理环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区人类生息活跃采集和狩猎农业社会阶段栽培作物和驯化禽畜成为人们主要生活来源。亚热带和暖温带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三角洲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对外开放程度低,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交通条件成为影响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工业化初期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随工业化

4、推进,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处于中心城市带动下的不平衡加速发展状态后工业化阶段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的影响下降,环境质量的影响上升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比重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对外开放程度高,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状态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活动的影响早期生产力水平低,稠密水系阻隔交通,黏重土壤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中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水系成为交通要道;精耕细作,黏重土壤改良为水稻土。农业生产发展

5、较快,成为全国主要的粮、棉、桑蚕生产基地后期随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减小,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作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的地位下降三、区域发展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气候。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人类活动也不同。1、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范围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港、澳、(台)中部: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西部:陕、甘、宁、青、新、渝、川、云、贵、藏。经济发展差异较发达,发展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发展水

6、平最低,速度最慢产业结构差异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比重较东部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东部小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工业化进程较快,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以传统型产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南方与北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棕壤、钙质土红壤、砖红壤、紫色土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

7、地形破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旱地耕作业,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田耕作业,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工业生产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对外开放较高高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化和工业化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3、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地形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海拔较低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海拔较高青藏高原,山地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8、大陆性气候,干旱,温差大,多大风高寒气候,气温低,日照强水文外流区,河流多,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较丰富。流水作用强烈多属内流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风力作用强烈外流区和内流区,冰川雪山广布,大河发源地,湖泊多。寒冻风化作用强烈植被和土壤森林,森林草原。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大部分为荒漠,部分为荒漠草原和草原。荒漠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少大部分为寒冻荒漠,部分为高山草甸和灌丛,森林分布在边缘山谷。缺少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气温(纬度位置不同造成)水分(距海远近造成)垂直地带性4、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农业生产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北

9、方旱地耕作业,南方水田耕作业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部分地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以高原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交通交通便利交通不便交通不便教育和文化较发达落后落后开放程度最先开放,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影响深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影响一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其次是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影响微弱。主要不利条件是低温、空气稀薄、风大、水少、地形崎岖等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与人类活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气候与人类活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

10、件组合好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优越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草原畜牧业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肥沃的水稻土,河湖密布。分散的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小水田耕作,水产养殖肥沃的黑土。集中连片的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旱地耕作业,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矿产资源与人类活动矿产资源贫乏大量调入资源,上海是全国调入煤炭最多的城市丰富的石油资源,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6、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2)优势与不足: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不足基础

11、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3)意义:有利于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4)作用: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四、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你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一般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或者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

12、展加快。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西部丰富的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实现了“双赢”。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西气东输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供求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供不应求;中西部内陆资源丰富,需求量小,供大于求。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以煤炭为主,带来

13、一系列环境问题;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西部能源。我国天然气总体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简记原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缺乏;西部能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调整能源结构。)线路:新疆塔里木盆地上海市。起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市。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意义:对西部:促进西部经洗发展,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推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东部: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减

14、轻大气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对全国:提高资源利用率,东、西部优势互补,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对环境影响:对中、西部:沿线主要经过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稀少,施工造成局部环境退化。对东部:改善东部的大气质量。(2)西电东送内容: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三条线路:北线:黄河上中游(青、甘、宁)水电和晋、陕、内蒙古火电京津唐等;中线:三峡(渝、鄂)和金沙江(川)水电华东(沪、苏、浙等);南线:西江上游(桂、贵、云等)水电,部分火电(贵)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地)。原因与意义:与西气东输相似。(3)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纵三横”布局。西线中线东线起止点长江上游干支流黄河上游丹江口水库京、津江苏扬州天津山东地形影响自流;第一级阶梯,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南高北低,基本自流黄河以南动力提水,以北(过山东丘陵)自流水质好较好差现可用设施无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京杭运河对环境影响缓解西北缺水状况,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缓解华北缺水状况,保护地下水、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影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缓解华北缺水状况,保护地下水、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影响长江口生态环境3、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