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73417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摘要:随着现代雕塑家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表现材料语言作为现代雕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材料更深层次的挖掘逐渐成为现代雕塑工作者思考的重点。因此,寻找具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雕塑材料,是增强雕塑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对于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词:材料;雕塑;地域性一、雕塑作品的地域文脉表达雕塑作品的感染力在于它描述的是我们能感受的人类的共同历史,因此能与广大观者在心灵上达成长时间的共鸣,赢得广泛的关注和肯定,这也正是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所应达到的要求。因此,雕塑作品的创作不仅应与材料、造型、美学、技术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更应该反映深

2、层的地域历史文化、文脉的关系,寻觅地域文化的最佳表达。这就要求雕塑家对所处的环境、人文历史、资源条件、文化特色等其他因素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深入体验、选择、加工、提炼的过程去捕捉地域文化的元素,使其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二、材料的思想性和人文性1.材料成为文化与精神的载体雕塑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只考虑材料的一些自然属性,还要不断挖掘材料所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如艺术家吕品昌的作品混沌的失却,他采用陶、瓷、钢等多种材料的结合,通过金属和焊接这些具有很强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材料和技术手段,赋予陶瓷材料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生态失衡的担忧。材料已经成为视觉文化与雕塑的焦点。2

3、.陶瓷材料的人文地域性陶瓷材料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载了浓厚的历史使命,也传递强烈的人文精神。在现代雕塑中,陶瓷材料具有即古老又新生的特殊性,因而它既具备最具朴实,最具人生情怀的特殊品质,同时还具备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使命。由于中国东西南北地理结构的差异,丰富了陶瓷材料的多元性。在中国大多省市都有陶土或瓷土,但是由于各省市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陶瓷材料的材料属性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也表现出不同的人文品质,这种人文品质也随着历史而不断演变。因为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陶瓷成为各个时代文化变迁的主流。陶瓷从颜料、造型和装饰等多个方面与中国美学和文化结合,凸显不同时期的时代人格。三、雕塑形

4、式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笔者在寻求材料语言和结合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思考,最终把木质材料作为主要的创作材料介入到自己的陶瓷雕塑创作中,运用传统的木构架方式将木和陶、瓷组合在一起,试图表现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寻求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现代雕塑语言。木质材料的种类繁多并且不同种类的木料有其特定的肌理、质感和色彩,如红木、樟木、椴木、紫檀木等,它们在色彩纹理与轻重感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丰富的材料特性为木质材料在陶艺创作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木质材料和陶质材料具有截然不同的物理属性但二者却又有着许多契合点,这些性质为二者提供了结合的可能。1.瓷土和木的结合笔者首先进行了木质材料与瓷质材料

5、结合的尝试。瓷土又名高岭土,因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是陶瓷的主要材料。瓷土具有可塑性、耐热性、收缩性和光滑细腻的质感以及较高的白度和亮度。根据瓷土的这些特性笔者选择樟木与其相结合。樟木取材于香樟树,具有丰富的颜色(如浅黄色、浅褐色、浅咖啡色等)和美丽的纹理。在木质材料中樟木属于质地较为柔软,纹理细腻的木种。樟木和陶瓷材料的结合可以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一种不同材料的视觉差异和温柔细腻的感受,用传统木构榫卯的方式把这两种传统材质有机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木中有瓷,瓷中有木”的感觉。作品假定的姿态(如图一)以框架式的组合方式,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将陶瓷部分包裹其中,利用卯榫的方式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在创作

6、这件作品时首先考虑陶瓷材质在烧制中的收缩率,预先设计榫卯的槽口尺寸、大小和深度。在构造上,运用传统的榫卯方法和木构架结构使陶瓷作品摆脱了原有的单一、柔弱的感觉,展现了多种材料结合的丰富视觉效果。笔者还试图从木和瓷两种材料的材质变化寻找二者的契合点,粘土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可以改变它柔软的性质使其变的坚硬,而木质材料相对于粘土而言较为坚硬,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利用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削弱它的坚硬性使其变得温软起来。在作品再生的创作中,笔者在造型上,利用瓷质材料柔软的特性,以传统捏塑的手法使粘土呈现随意的凹凸起伏给人行云流水的感觉,这些肌理展现了陶瓷材料可塑性和柔软性的特点,在构造上将预先

7、设计的燕尾槽和木榫卯结合起来。为了与瓷质造型的肌理有机协调,在木质部分的一面用机器做相应的处理使其呈现和陶瓷部分相似的肌理效果,这种肌理可以混淆人的视觉感官给人柔软的感觉,使瓷和木的视觉效果溶为一体,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2.陶土和木的结合在木质材料和陶质材料的结合中,笔者选用了钦州的泥兴陶泥和松木为陶木作品的主要材料。泥兴陶泥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天然洁净、泥质细腻。钦州陶最大的特点就是“窑变”。在烧制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釉料,当窑温上升到 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部分胎体发生窜变现象,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打磨掉表层氧化物后方可见诸多绚丽色彩,如古铜、天蓝、墨绿、

8、大斑、虎纹等。陶木作品归(图二)采用钦州陶和木的结合,以组合的形式展现不同材料的质感。整件作品是利用钦州陶的窑变特点和打磨前后的不同效果形成强烈视觉差异。陶艺作品的其中一面利用手指和陶土的碰撞呈现出律动感,另一面则用打磨和抛光的方法呈现出静止感,木头则采用榫卯的方式嵌在整件作品的中间成为“动”与“静”之间的纽带。笔者希望借用陶与木的有机结合和各部分的肌理对比暗示自然物的生命律动和自然界的能量。在陶和木的结合方式上,笔者从广西干栏式建筑干栏式构造中找到了灵感,试图把这种构造方式应用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广西干栏式建筑古朴、大气透露着自然原始的气息,它以框架式的构成形式为主,采用打眼、凿榫、穿梁接拱

9、,立柱连枋、用传统的榫卯方式连接,结构缜密技术精湛。在陶艺创作中笔者主要采用框架式的构造形式和榫卯的连接方法,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特点将其与木构形式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使两者紧密自然的连接在一起而且通过这种方式的结合使现代陶艺更具民族性和地域性。如作品背后的轮廓则是利用松树疖疤多,饱满美丽的树皮与陶土的细腻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采用框架式的构造形式,利用细木棍将木板和陶板高低错落的榫卯在一起,细腻的陶泥在古朴的木构形式的烘托下与原生态粗犷的树皮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小结从当代雕塑的发展来看,雕塑家对材料的理解已经渐渐脱离了过去狭隘的理解,由于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和材料的应用形式也更加宽泛,因此雕塑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也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寻找具有地域文化性的雕塑材料,使材料从物质上升到精神的高度,更好地表达高度雕塑艺术的精神性。参考文献:1杨永善说陶论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2刘新元.景德镇陶瓷J2008年18卷第1期(总第119期)3英埃蒂娜贝尔纳著高等教育现代艺术M 吉林美术出版社,19884吕品昌中国当代陶艺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5薛慧志耿大海现代陶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本篇论文是科研题目为城市雕塑映照地域文化与城市意象研究科研编号为2011SKKY19的结题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