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上册章节训练复习题14.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72046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上册章节训练复习题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生物上册章节训练复习题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上册章节训练复习题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上册章节训练复习题1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生物上册章节训练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关实验2、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重难点: 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有关实验学习过程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一、DNA的主要载体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RNA也是遗传物质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包括几类?2、DNA在细胞中的位置有哪些?1、观察课本图612、回顾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观察T2噬菌体模式图2、回顾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合小资料回答3、观察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回顾选修内容:病毒结构 1、 一切生物的遗

2、传物质是_;它分为_和_两类。 2、 _ 、_、_其中主要存在于_。所以DNA的主要载体是_。1、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区别:_。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_。 该实验设计为四组的目的是_。2、艾弗里的聪明之处在于_。 两者的实验充分说明了_。1、噬菌体的物质组成为:_ 和_。2、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的原因是:_。 3、 (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_。所以子代噬菌体的产生是_作用。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_,原料是_。DNA复制的原料是_。 (2)此实验证明了DNA分子能_和_。所以DNA是噬菌体的_。1、病毒不同于动植物的显著特点是没有_结构,含有化学成分只有_.

3、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简介烟草花叶病毒。模仿艾弗里的实验做法设计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和_。其中核酸只有一种,要么是_,要么是_。 2、设计实验: 1、在DNA和RNA共有时,以_作遗传物质,只有仅存在RNA时,RNA才能充当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所以说_是主要遗传物质。反馈训练一、 选择题1、在真核生物中,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是 ( )A、DNA B、染色体 C、细胞核 D、基因2、烟草花叶病毒的繁殖方式和进行的场所是( )A、DNA的自我复制,在宿主细胞内 B、DNA的自我复制,在病毒体内C、RNA

4、的自我复制,在宿主细胞内 D、RNA的自我复制,在病毒体内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分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NA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NA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 B、 C、 D、4、下列关于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的叙述,确切的是( )A、染色体、DNA都是遗传物质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不同生物中,染色体上具有的DNA数量不同 D、DNA在细胞中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5、用正常的噬菌体(31P,32S)去感染体内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

5、得到子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 )A、31P、32P、32S B、31P、32P、35S C、31P、32S、35S D、32P、32S、35S6、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 )A、中心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染色体7、下面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结构 B、是专门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病毒C、是一种细菌 D、是一类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8、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步骤是( )A、将无毒R型活细菌与有毒S型活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将无毒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培养,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从加热杀死后的

6、S型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二、 择题9、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1)格里菲思在60温度下加热S型细菌,细菌中的_失去活性,因而不能使小白鼠致病;细菌中的_断裂为许多片段,但仍然保留其遗传性,这就是“转化因子”。(2)艾弗里用实验方法证明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直接证据是_,间接证据是_。10、下图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可得出的结论是:_(2)

7、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可得出的结论是:_。(3)甲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补充材料1、遗传物质的特点:(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复制自己;(2)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性状;(4)结构比较稳定,单在特殊的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之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2、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否变性?加热到一定程度,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变性。而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主要承担者,因此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细菌死亡的原因。 实验证明,把DNA溶液加热到沸点,可使其氢键断

8、裂,双螺旋解体,但如将其缓慢冷却,分离的单链又可部分得以重聚,恢复其螺旋结构。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加热不会导致DNA变性。3、 朊病毒1996年 “疯牛病” 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了该病的致病因素朊病毒。朊病毒大小只有3050纳米,电镜下见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经负染后见到聚集而成棒状体。通过研究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80100的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等表现出强抗性。但对蛋白酶K、尿素、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在生物学

9、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性,巨噬细胞能降低甚至灭活朊病毒的感染性,但使用免疫技术又不能检测出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不诱发干扰素的产生,也不受干扰素的作用。总体说,凡能使蛋白质消化、变性、修饰而失活的方法,均可能使朊病毒失活;凡能作用于核酸并使之失活的方法,均不能能使朊病毒失活。由此可见,朊病毒本质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也就是说,蛋白质也可以作遗传物质。4、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是否全部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此处指S型细菌的DNA)与受体细胞(此处的部分R细菌)DNA之间发生了重组。在R型活细菌增殖过程中,只有部分R型活细菌的DNA“接纳”了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即两者的DNA发生了重组,从而被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有毒性是因为其“DNA组”中带有S型细菌的DNA,从而合成了相应的有毒性的蛋白质)。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R型活细菌DNA未与被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重组,因此,这部分R型活细菌未被转化,增殖所产生的子代仍是无毒性的R型细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