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71885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2019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口市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三第一次摸底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雾霾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是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某区域2018年12月7日14时和8日8时近地面等压线(百帕)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比较两幅图可知,a 地天气变化情况是A. 气压降低,风力变小B. 气压升高,风力变大C. 气温降低,风力变小D. 气温升高,风力变大2. 据图分析,这两日b 地持续雾霾天气。除了污染严重外,主要原因还有A. 风力小,湿度大B. 风力大,气温高C. 气压高,气温低D. 气温高,对流强【答案】1. B 2.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和常见的天气系

2、统。【1题详解】读图可知,a处气压由10201025变化10251030,气压升高,等高线变密,风力变大,B正确。经历了冷锋过境,气温降低。【2题详解】读图,根据两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到乙图b地的等压线比甲图中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风力 小图中冷锋距b地更近,空气湿度增大A正确。【点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克里米亚为欧洲旅游圣地.冷洞是该地恰提尔达格山最大的洞穴,它像一座迷宫,洞内有池,池水清冷,因而称作“冷洞”。洞顶有众多石柱垂下,人行其中,如入水晶宫。雅尔塔海边峭壁上的燕子堡是克里米亚的象征.1927年雅尔塔发生大地震,堡顶的

3、尖端掉入大海。乙图为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下列各题。3. 有关冷洞地质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 )A. 冷洞是因海水侵蚀而成B. 可找到大量碳酸钙沉积物C. 与挪威峡湾的成因相同D. 冷洞中的石柱是风蚀产物4. 读上面两幅图,关于此次地震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B地区相比,A地区逃生的时间更充裕些B. P处船舶上的船员感觉是由地震波b引起的C. 造成燕子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震级大和处在震中地区D. 当距震中3000千米的地面有震感时,距震中2000千米的地面有摇晃的感觉【答案】3. B 4. D【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冷洞从顶部垂下的石柱景观,应

4、是石灰岩溶洞景观。所以冷洞的地质成因的正确说法是可找到大量碳酸钙沉积物,B对。冷洞是因流水溶蚀而成,A、D错。挪威峡湾的成因是冰川侵蚀,C错。【4题详解】读上面两幅图,与B地区相比,A地区的震中距较远,逃生的时间更充裕些,A正确。根据乙图中的曲线,b波的传播速度快,是纵波,a波传播速度慢,是横波。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P处船舶上的船员感觉是由地震波b引起的,B正确。造成燕子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震级大和处在震中地区,C正确。根据乙图,当距震中3000千米的地面有震感时,即纵波传播到这里,此时横波才传播约1500千米处,距震中2000千米的地面没有摇晃的感觉,D不正确,选D。【考点定位】喀斯特地

5、貌及成因,地震波的特征。下图为北京市2014年10月28日08时至11月2日08时的露点温度及气压变化曲线。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5. 从上图可以看出( )A. 气压越低,露点越高B. 30日8时,北京气温高于5.7C. 气压白天高,夜间低D. 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低6. 冷空气影响北京的大致时间是( )A. 30日8时B. 31日8时C. 1日8时D. 2日8时【答案】5. B 6. C【解析】试题分析:【5题详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气压高低与露点温度没有明确的相关性,A错。30日8时,北京

6、露点温度约10,气温高于5.7,B对。气压白天低,夜间高,C错。水汽含量越高,露点温度越高,D错。【6题详解】根据图中气压曲线,大约1日8时开始,气压值上升,露点气温低下降,说明冷空气影响北京的大致时间是1日8时,C对。A、B、D错。考点:露点温度,读图能力。下图所示区域,“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所产大米,清朝居贡米之列”。下图中的沙湖集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是著名旅游景点。回答下列各题。7. 近年来,当地逐步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最有可能是因为( )A. 生态环境恶化,水稻品质下降B. 市场环境变化,需求量减少C. 次生盐碱化严重,不适宜种植D. 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用水量加大8. 沙湖能

7、在一片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 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降水丰沛,水源丰富B. 常年受西北风影响,沙丘向南移动C. 地壳缓慢沉降,地下水不断补给D. 海拔高峻,冰碛物壅塞【答案】7. D 8. C【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水稻品质没发生变化,还是以前的水稻,A错;市场需求量随经济发展会变大,不可能变小,B错;次生盐碱化现象有但并不严重,可以改变条件种植水稻,C错;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是因为引黄河水灌溉发展的,由于黄河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大,导致黄河水量减少,直接影响水稻的种植。所以选D。【8题详解】沙湖是由黄河古河道洼地经过风蚀至地下水面,地下水溢出并汇集,再接受

8、大气降水和地面水的补给便形成了湖泊.其特点是:湖体外形受洼地形状的控制,呈不规则状;湖水较深,多为23m.由于湖泊周围地势相当低洼,地下水埋藏浅而且地壳呈下降趋势,导致其没有消失,C对;地处西北地区,干旱,全球变暖,使该地降水减少,A错;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贺兰山阻挡西北风影响,B错;冰碛物是冰川作物形成, 这里不是冰川作用,D错。所以选C。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区域农业发展、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9. 若左图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此时控制地的气团正确的是( )A. 暖气团、冷气团B. 冷气团、暖气团C. 暖气团、冷气团D. 冷气

9、团、暖气团10. 右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与左图中处最为接近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9. A 10. D【解析】试题分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而箭头指向里,所以中心为低气压,风向向左偏,所以是南半球的低气压,因此,之间为暖锋,之间为冷锋。为暖气团,为冷气团,选项A正确。【10题详解】根据上题信息,之间为暖锋,为冷气团一侧,即处出现了逆温现象,四幅图中,只有丁图最符合要求。选D。考点: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下图为“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

10、,正确的是( )A. B. C. D. 12. 图中四个阶段表明( )A. 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等级不明显B. 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 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出现,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D. 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答案】11. C 12. B【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根据城市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可知,在早期区域内经济水平低下,以小城镇为主,如图中;此后居于中心的城镇位置优越,发展为城市,如图中;随着交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周边城镇关系密切的部分规模扩大,进入放射状阶段;最后形成环形放射状阶段,故选项C正确。【1

11、2题详解】由图可知阶段经济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不同规模的城镇体系,城市等级明显,故排除选项A;阶段只是形成了中心城市,没有逆城市化格局出现与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故排除选项C;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不可能根本解决,故排除选项D;阶段区域内各小城镇规模基本相同,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故选项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读某大洲红树林分布和该大洲某岛等高线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 该大洲红树林东西两岸纬度分布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光照B. 地形C. 洋

12、流D. 大气环流14. 该岛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13. C 14. 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洋流的分布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13题详解】该大洲为南美洲,东岸为巴西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西岸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所以导致东海岸的红树林生长纬度更高一些。C正确。【14题详解】本地纬度在40-60度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多。C正确。【点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要

13、求较高。15.生物圈的结构特性具有亲岩性、亲水性、亲气性、亲光性和温控性。下图表示生物净初级生产率与年降水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山北坡的生物量大于天山南坡的生物量B. 农用地的生物量大于森林地区的生物量C. 自沿海到内陆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D. 自赤道到两极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天山北坡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生物量大;农用地因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生物量小于森林地区;自沿海到内陆随着降水量的减少,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自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的减少,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森林地区的降水量多,森林生长茂盛,个体比农作物大,其生物量大。故选B。考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

14、因素下图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藏北高原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下列甲乙丙丁与之代表植被的连线,正确的是A. 甲常绿阔叶林B. 乙草原C. 丙荒漠D. 丁草原17. 该地区A. 从北向南,雪线高度逐渐降低B. 森林类型是针叶林C. 随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D. 从北向南,植被垂直带谱越来越完整【答案】16. B 17. B【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读图,甲地位于南路天山与昆仑山山麓,植被为荒漠植被,A错。乙位于北路天山,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植被是草原,B对。丙在森林带以上,是草原带,C错。丁以上海拔区域是雪线,丁是高山草甸,D错。【17题详解】根据图中曲线,该地区从北向南,雪线高度逐渐升高,A错。森林类型是针叶林,B对。随海拔升高,降水先逐渐增多,然后减少,C错。从北向南,植被垂直带谱越来越少,D错。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读图能力考查。读我国某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8. 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A. 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B. 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C. 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D.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19. 下列措施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是A.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B. 大量种植针阔叶混交林,加快林业发展C. 修建小型水库,防治干旱灾害D. 开发山区煤矿以弥补农村燃料不足【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