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中生物作业16必修3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71808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中生物作业16必修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中生物作业16必修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中生物作业16必修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中生物作业16必修3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级生物BCD层次作业 1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抗体a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某种激素的受体b结合,致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激素c所致。使用寡核苷酸UDP可减弱Graves病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Graves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b是促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C.UDP可能会抑制a的分泌 D.患者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2、3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细胞E能产生反应C.刺激皮肤细胞A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D.兴奋从B传到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4.某人由于缺碘患了“大脖子病”,由此推测该患者体内含量较高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AB.C.D.5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二重性”()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

3、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D.用生长素或其类似物除去稻田双子叶杂草时要使用较高的药剂浓度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曲线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1曲线1、2可分别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某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B.若图1曲线1代表双子叶植物,则d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可除去单子叶植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C.图2中实线表示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其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则虚线表示根生长的最适浓度D.图3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该结果表明在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7用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如图

4、)一段时间后,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B. C. D.8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9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5、.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10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1.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消化酶 抗体 维生素 血浆蛋白 SO42-O2 血红蛋白A B C D1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代表血浆,代表组织液,代表淋巴,则下图中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

6、别是()。A B C D13.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14.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是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D.物质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15.冬眠的动物在环境温度适

7、宜时,又可自动苏醒,称为出眠。冬眠动物出眠时( )。A.产热活动迅速恢复,散热活动随后缓慢恢复,体温升高B.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C.产热活动与散热活动同时恢复,体温不变D.耗氧量增加,酶的活性不变,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16.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记录如甲图。在实验装置中加入河豚毒素后,给予该部位同种强度的刺激,结果电位变化如图乙,据图分析河豚毒素的作用可能是( )。A抑制Na载体的活性 B抑制呼吸酶的活性C增强Na载体的活性 D提高呼吸酶的活件17.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

8、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18.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19.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

9、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20.图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1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

10、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II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 ;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2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

11、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行政班_ 教学班_ 姓名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3.下面左图示意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

12、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右图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据图回答:(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该过程所涉及的细胞器有_。正常情况下,胰岛素通过_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过程_(填序号)等,而使血糖浓度_。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_,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 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_。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原因是_。因抗体 1或抗体 2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_。(3)右图中当多巴胺与_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4)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_,使突触后神经元_,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2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常用 。某同学采用此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下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