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20高二生物入学考试.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71547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2020高二生物入学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2020高二生物入学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2020高二生物入学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2020高二生物入学考试.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铜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A. 抗体B. 血红蛋白C. 呼吸酶D. 汗液【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此答题【详解】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汗液分泌后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即排到外环境中,因此汗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点睛】

2、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2.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详解】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迅

3、速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关键要熟悉水平衡调节过程: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与应用,不正确的是( )可利用适宜浓度的IAA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 若研究发现赤霉菌产生的某种物质能促进植物长高,则可说明该物质是促生长的植物激素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

4、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详解】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作用都有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可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正确;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二者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正确;植物激素必须是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有机物,赤霉菌产生某种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错误;重力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错误综上分析可知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选项可能由于忽

5、视植物激素的概念而误判;易错选项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不加区分,前者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后者受重力、单侧光等影响。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可能存在竞争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d越大,M与N之间的竞争越弱D. 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系,题中b是指每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6、;d越小表示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详解】A、从图中可知,M、N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因此两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曲线不重要时,M与N之间也存在竞争,竞争生存空间等,A错误;B、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B错误;C、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减少,竞争会减弱,C正确;D、当M呈S” 型增长到达值时,但因为二者有不同的食物种类, M生物不可能将N生物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竞争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7、准确判断问题。5.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与体重B. 狗的长毛与短毛C. 猫的白毛与蓝眼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狗的长毛与短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C、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甲

8、、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 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刺激a点,神经冲动传至甲、乙电表两电极均存在时间差,所以甲、乙两电表均会发生两次偏转;图中共有三个轴突,无其他突触;在b处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且此兴奋可传至a、b、c、d、e、f中每一处,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刺激e处,因为突触的单向传递特点,a、b处无电位变化,但d处有电位变化。【详解】A

9、、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乙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甲电流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A错误;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共有三个完整突触,d所在的神经元向右侧的突触没有突触后膜,B正确;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使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以引发甲所在的突触释放递质,引起f所在神经元兴奋,则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会测到电位变化,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能从轴突传递到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但不能从树

10、突传递到轴突,所以a、b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学生分析题图是解答此题关键。7.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HIV侵入人体初期,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人体感染HIV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发展成为患者,导致艾滋病患者直接死亡的原因是_。(2)HIV攻击人体靶细胞是_,其大量死亡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即:_免疫丧失,_免疫保留部分。(3)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_

11、、_和_三种途径传播。(4)若将HIV病毒置于细胞外培养,则不能繁殖,原因是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_和 _。【答案】 (1). 人体免疫系统可将大多数HIV消灭、清除 (2). 死于广泛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 (3). T淋巴细胞 (4). 细胞 (5). 体液 (6). 性接触 (7). 血液 (8). 母婴 (9). 能量 (10). 酶【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性接

12、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详解】(1) HIV侵入人体初期,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可将大多数HIV消灭、清除,因此HIV数量减少。人体感染HIV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发展成为患者,由于T细胞被大量破坏,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最终死于广泛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2)据分析可知:HIV攻击人体的靶细胞是T淋巴细胞,其大量死亡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几乎全部丧失,即: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保留部分。(3)医学研究表明,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4) HIV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因此在细胞外培养,不能繁殖。【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

13、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基础。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一些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甚至被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鸟的数量会_,从而导致虫的数量_。这属于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_和_三个层次,是_的结果

14、。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能提高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森林和湿地在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此外,生物资源还对人类有食用、观赏等方面的意义,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近几十年来,人类才认识到前者价值_(填“大于”、“等于”、“小于”)后者的价值。(4)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_的理论,使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原状。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林还等措施,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来看就是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 (1). 结构和功能 (2). 增加 (3). 减少 (4). 负反馈调节 (5). 物种多样性 (6). 生态系统多样性 (7). 生物进化(自然选择) (8). 抵抗力 (9). 间接价值 (10). 直接价值 (11). 大于 (12). 演替【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