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限时集训十三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配套作业解析.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70535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限时集训十三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配套作业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限时集训十三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配套作业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限时集训十三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配套作业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限时集训十三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配套作业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限时集训十三十三 化学实验基础配套作业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限时集训(十三)专题十三化学实验基础(时间:40分钟)1下列各项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为了防止容量瓶漏液,可在玻璃塞上涂上凡士林C为了使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D为了使配制的FeCl3溶液不产生浑浊,可加入盐酸和铁片2下列各图表示某些同学从溴水中萃取溴并分液的实验环节(夹持仪器已省略),其中正确的是()图1313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2、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能证明该溶液中含有Fe2DNH3可以用NH4Cl固体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取,用碱石灰干燥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图132A用图132 A所示装置检验有乙烯生成B用图B所示装置收集SO2C室温下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以除去苯中少量苯酚D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液润洗5“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图133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

3、聚集为紫黑色固体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逐渐变浅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变深图1346实验室一瓶固体M的标签右半部分已被腐蚀,剩余部分只看到“Na2S”字样(如图134所示)。已知,固体M只可能是Na2SO3、Na2SiO3、Na2SO4中的一种。若取少量固体M配成稀溶液进行有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用盐酸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该固体M的具体成分B往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若有白色沉淀,则固体M为Na2SiO3C常温时用pH试纸检验,若pH7,则固体M一定是Na2SO4D往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若有白色沉淀,则固体M为Na2SO47下列实验或操作合理的

4、是()图135A只有一个合理B只有两个合理C只有三个合理 D都不合理8图136所示装置适宜进行的实验是(右接装置未画出)()图136A制取乙烯B制取氯气C分离乙醇和水D分离水和碘的四氯化碳(常压下沸点76.8 )溶液9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恰好完全反应B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该液体为蒸馏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形成溶

5、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10.下面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37(1)能用作干燥氨气的装置有_(填字母);(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填字母);(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氯气和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填字母);(4)能用于乙烯与溴水反应制1,2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有_(填字母);(5)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

6、效果,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38所示的实验。图138可通过观察_现象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11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装置如图139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图139(1)Na2S2O35H2O的制备: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B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B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就停止加热,理由是_;装置C的作用是_。过滤B中的混合液,将滤液经过_、_、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2)饱和Na2CO3溶液吸收

7、少量SO2后所得溶液呈弱碱性。含有OH、SO、HCO等阴离子。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滤液”中存在SO、HCO,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仪器及试剂:pH计、小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玻璃棒、过滤装置和滤纸;2 molL1盐酸、1 molL1 BaCl2溶液、1 molL1 Ba(NO3)2溶液、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等。专题限时集训(十三)1C解析 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以免将滤纸戳破,为加快过滤速度,可采取减压过滤,A项错误;容量瓶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若漏水需要更换新的容量瓶,而不是涂抹凡士林,B项错误;FeCl3溶液中加入Fe片,可发生反应而

8、使之变质,D项错误。2D解析 酒精与溴水互溶,不能作为溴的萃取剂,A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在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项错误;C项分液漏斗颈没有紧贴烧杯内壁,错误;溴易挥发且有毒,可倒入盛有NaOH废液的废液缸中使之转化为无毒物质,D项正确。3B解析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Cl2变蓝,A项正确;B项不能排除Cl的干扰,错误。4D解析 图A中挥发出的乙醇蒸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检验乙烯的生成,A项错误;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B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B项错误;三溴苯酚可溶于苯中,C项错误。5B解析 对c加热时,氨气逸出,溶液碱性变弱,红色变浅,

9、C项错误;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为放热反应,受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变深,而降温时颜色变浅,D项错误。6D解析 分别加入盐酸,若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则为Na2S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为Na2SiO3,若无明显现象为Na2SO4,A项正确;硅酸酸性比碳酸弱,B项正确;Na2SO3、Na2SiO3均因水解而显碱性,C项正确。7B解析 坩埚只能加热固体,蒸发液体要用蒸发皿,不合理;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做碘水的萃取剂,不合理。8C解析 图中所示为蒸馏(或分馏)装置,温度计所测温度为蒸气温度,C项正确;制取乙烯时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A项错误;制取氯气不需要温度计,B项错误;分离水和碘的四

10、氯化碳溶液应用分液漏斗分液,D项错误。9A解析 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时均呈无色,不能检验盐酸是否剩余,A项错误;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蒸干时有残留物,而蒸干蒸馏水没有残留物,B项正确。10(1)DE(2)BC(3)A(4)A(5)反应产生气泡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 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将FeCl3改为Fe2(SO4)3解析 (1)干燥氨气需要用固体干燥剂碱石灰,故只能用球形干燥管D或U形干燥管E。(2)收集氯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而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因其易与空气中O2反应,故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只有B和C。(3)

11、根据题意,需要添加一个洗气瓶,故选A。(4)将乙烯缓缓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气瓶中即可完成,故选用装置A。(5)两溶液中所加溶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都不同,为防止阴离子差异对实验产生干扰,可选取阴离子相同的溶质。11(1)Cu2H2SO4(浓)CuSO4SO22H2O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吸收SO2,防止污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4: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2 mol/L盐酸, 再滴入几滴品红溶液, 振荡若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含有SO步骤3: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2 mol/L盐酸, 立即塞紧带塞导气管,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

12、中含有HCO或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3: 向试管A中加入过量2 mol/L盐酸, 立即塞紧带塞导气管,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含有SO步骤4: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2 mol/L盐酸, 立即塞紧带塞导气管,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含有HCO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故B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就停止加热。(2)检验SO可利用SO2的漂白性,故首先向所得固体BaSO3中加入盐酸,制得SO2,然后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少量品红试液;而检验HCO可利用CO2的性质,故先向滤液中加入盐酸制得CO2,再通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