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970534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一中2017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一、第一部分 选择(每题1.5分,40题,共60分)1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天子听政时,让贵族官员上书谏言;派专人去街头听取平民的意见,史称“国人诽谤”;周王还通过巡狩、监国和诸侯述职了解各地情况,作出决策。这些做法A有利于加强西周中央集权B体现了西周平民政治特点C破坏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D为儒家政治理念提供借鉴2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据统计,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13种之多。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此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这反映了西周A官僚政治的形成B国家机

2、器逐步完善C分封制逐渐成熟D宗法制度渐趋完备3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A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B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C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D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4汉武帝时期以“孝”名科,为儒生以“经明行修”入仕开启了大门;光武帝时为察举制度增加了“务授试以职”的规定,即州郡长官对于将要加以察举的茂才、孝廉,应先委以一定官职,合格者方能举至中央。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吏选拔程序更加规范B导致了选官标准的根本变化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率5宋初皇帝任命或责

3、降官员不当,复制起早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延大府寺或户部也有权监督。这说明宋初A官员的地位日渐提高B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C中枢机构形成了制衡D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6明代嘉靖皇帝对首辅的特殊地位公开表示认可,他认为“内阁掌机务辅导群臣”;在救谕内阁辅臣言时云:“朕之简任倚信,在卿独重,况职居辅首。”这表明明代内阁A作用日益重要B有效制约了皇权C权位高于六部D获得了法定地位7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

4、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甲: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D甲乙对,丙丁错8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

5、稳定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9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A公民参政热情不高B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C民主范围极其狭隘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10关于“对人私犯”的制裁,十二表法规定严重伤害保留同态复仇,较轻伤害支付固定罚金。但到查士丁尼时期,取消了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法律体系的形成B社会文明的进步C人文主义的传播D阶级矛盾的缓和11查

6、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A超越罗马发展水平B实现了公平与正义C利于推动社会和谐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12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和包括新贵族在内的大地产者发动的;政变后,由他们控制国家政权。19世纪中期以后,大地产者最终失去了控制国家政权的权利。这一变化主要是A宪章运动的产物B工业革命不断发展C启蒙运动的影响D权利法案的颁布1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

7、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14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认为,如果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这说明他A强调大小州不能取得平等的地位B主张中央政府控制小州对抗大州C认为强大的中央政府可消除内乱D提出君主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151871年完成统一后,鉴于本国立足未稳,为避免引起周边列强的忌惮而遭围攻,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政府四方游说,八方斡旋,维持了欧洲列

8、强的均衡态势,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可见A周边列强强烈反对德国实现统一B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重大使命C德国力图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D只有均衡态势才能实现国际和平16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反映了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17有学者评价道: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

9、织农村生产、分配和生活,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19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矮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己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

10、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臣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20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美国捐款建清华学堂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中国人好感到美国留学B培育亲美精英影响中国政局C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D为构建正义国际形象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

11、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列强侵略中国以割地和资本输出为目的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沿海地区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2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23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发学生运动的消息传到天津,天津各界纷纷成立

12、了救国十人团,其规章中规定:“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抵制日货成为学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后天津总商会也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段材料反映出A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天津斗争B天津斗争是以学生为主体C北京天津成为五四运动两个中心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24福建学界曾致电:“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A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5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

13、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6列宁在某次演讲中提到:“这次战争从俄国方面来说,即使在李沃夫之流新政府的条件下,无疑地仍然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此次演讲的背景是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B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执行D四月提纲的发表2720世纪20年代,王明认为国民党各派和中间派

14、都是“最危险的敌人”;30年代,王明认为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由此可见,王明A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B只犯了严重“左”倾错误C非常看不起国民党各派别D是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之一28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91938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最高军事会议,阐述了实行“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意义。两天后国民政府发表了告全国国民书,要求全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这表明国民政府A取得了抗日战争阶段性胜利B接受了共产党持久抗战策略C根据战争形势调整战略方针D开始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30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31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