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2968430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单元检测5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桥圩三中2009年春季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70分钟 总分:70分 作文部分另计 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脑髓(su)花圃(p)骊( l)歌 倜傥(ttn)B、沮(j)丧讪(sn)笑菜畦(q) 鸡毛掸(dn )子C、嫉(j)妒 丑陋(lu)蝉蜕(tu) 弥漫(m )D、书塾(sh)环谒(y) 瞬(shn)息 收敛(lin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来源:学&科&网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_ (A嘲笑B嘲弄C玩弄对象。)我看看老师,_ (A请求B征求C求取)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

2、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对他很_(A恭敬B尊敬C敬重),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_(A居然B竟然C果然)有勇气不挪窝儿。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B、

3、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5、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2分)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_ _,_ _。6、名著阅读积累。 (2分)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 (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7、综合性学习。( 6分)【1】中学时期,随着青春意识的觉醒,

4、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请为自己的烦恼列一个清单(不少于4条);【2】你是怎么对待烦恼的(列举方法不少于4条);【3】古代诗人也有烦恼,请列写出2位诗人含烦恼或痛苦的诗句。_ 8、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山际见来烟,_ 。(吴均山中杂诗) _ 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春潮带雨晚来急, _。(韦应物滁州西涧)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伤仲永一文中方仲永最终沦为普通人的原因是: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5、。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来源:学*科*网Z*X*X*K(3) 稍稍宾客其父( )(4)邑人奇之( )来源:学科网ZXXK10、本文一开头用一句话9个字交代了主人公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

6、概括:(2分) _ _ _ _ _ 11、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 (1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来源:Z+xx+k.Com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2、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2分) 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 秀才观之( ) 余闻之 ()13、翻译下列文言短句:(2分)来源:学|科|网Z|X|X|K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4、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_ 来源:学。科。网 15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

7、(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16、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2分)_ 一、 现代文阅读。 (一)13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

8、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7、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 、 。(2分)18、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分) 19、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20、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来源:Z+xx+k.Com2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3分) 例如:拔何首乌 、 、 、 。22、用文中加点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2分) (

9、二)乡村教师 岳 勇(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

10、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