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9684237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教案冯佳慧讲解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乡愁教学设计 龙云九义校 冯佳慧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仿写此类型的诗歌。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二、教学重点:1、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意象,领会象征含义。2、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学会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诗歌的写作当中。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

2、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3、集体讨论法:对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4、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这篇诗歌的重点。四、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 A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或者B播放歌曲(乡愁四韵)同

3、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

4、乡愁。(二)作者简介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并勾画。老师补充简介: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创作背景: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白玉苦瓜春天,

5、遂想起等。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这是诗人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去听听他心底的呼唤,去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余光中说:“一首诗是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A节奏

6、B重读C感情)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2、老师带领学生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3、听两种版本的示范朗读并投影出诗歌的节奏、重音的划分。同学们感悟语速,节奏和重读等。4、请同学们评价两种版本的范读各有什么优点。男生版优点 : 女生版优点 : 5、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 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深沉舒缓。 6、分角色读,男生读,女生读,进行一个小型诗歌比赛。(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7、(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

8、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师帮助理解释疑: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3)诵读第一节。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

9、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五、诗歌鉴赏,品味情感。从写作技巧、写作顺序、语言特

10、点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鉴赏本诗。1、写作技巧:采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写。乡愁本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情感体验,作者把它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事物上,具体形象,生动感人。2、写作顺序:以 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人生的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相承的。而表示时间的词语又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3、语言特点:富于建筑美和音乐美。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建筑美;音乐美:旋律上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体现出一种音乐的美感。语言富有表现力。诗中“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这些词看起来都是形容面积小程度轻,但正是他们反衬了

11、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很有表现力;“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使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体现出诗人的语言功力。六、佳句仿写,拓展延伸。1、在研读中,作者的思乡念国之情一定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诗人借用“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等四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物象能触动你的情思,引起思乡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 ”的句式来说话。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学生访写、展示。乡愁是一座 的山, 。乡愁是一颗 的柳, 。乡愁是一片 的叶, 。乡愁是一

12、条 的河, 。乡愁是一首 的歌, 。乡愁是一架 的木桥, 。师生评价。2、半个世纪以来,乡愁已经成为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地感染着台岛的每一个有识之士。我们来读下面的乡愁诗,进一步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增强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ppt展示一些关于乡愁的诗歌)七、课堂小结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大愁。”归来吧

13、,他乡的亲人,母亲在深情地呼唤你!归来吧,漂泊的游子,祖国在张开着怀抱欢迎你!八、布置作业。1、用楷书抄写一遍诗歌。2、学习仿写一首这样的诗歌,做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九、板书设计乡 愁余光中小时候 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长大后 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 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而现在 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