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12967498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21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第三版)教学全套课件(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教材 宪法 第三版 周叶中主编教学课件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绪论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宪法的制定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五章宪法渊源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六章宪法规范第七章宪法关系第八章宪法的价值与作用第九章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第十章宪法与宪政 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第十一章国家性质第十二章国家形式 上 第十三章国家形式 下 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上 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下 第十六章选举制度第十七章国家机构第十八章政党制度 第三编宪法实施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

2、保障第二十章宪法解释 第二十一章宪法修改第二十二章违宪审查制度第二十三章宪法秩序 使用说明 使用对象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 运行环境不低于Office2000 要求向下兼容 使用方法1 本教案可以两种方法使用 一是进入文件夹后 打开文件main ppt 然后以powerpoint放映进入各篇章 二是直接打开各章放映 如需打开第一章 只要双击 第一章 ppt 即可 2 变颜色并有下划线的文字表示有链接 使用时应先选中 然后点击右键 打开超链接 即可 绪论 一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二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三 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四 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五 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 宪法

3、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是什么 定性 宪法学是以宪法和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 二 宪法学的研究范围 有多少 定量 1 宪法的基本理论 即宪法学最基本的原理 原则 是中外宪法学家从宪法规范 宪政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结论 2 宪法的基本规范 即国家通过立宪活动 将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意志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下来的主要的行为规范 3 宪法的实施 即研究宪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实际情况 并总结其基本规律 二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 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1 萌芽时期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等 2 创立时期 1 宪法思想 代表人物有格老秀斯 霍布斯 洛克

4、等 2 宪法学的创立与成熟美国 美国建国前后 以杰弗逊 潘恩 汉密尔顿 麦迪逊等为代表的政治家和政论家系统阐述了宪法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 制定了第一部成文宪法德国 盖尔伯提出国法学体系 拉班德奠定了德国法实证主义宪法学的基石 叶林涅克提出公民权利的分类和国家法人说法国 埃斯曼的个人权利理论 国民主权理论和代表制理论英国 戴雪提出议会主权原则和法的统治原则日本 以伊藤博文 一木喜德郎 有贺长雄 井上密为代表 3 发展时期 二 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1 萌芽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2 形成时期 1911年到1930年3 发展时期 1930年到1949年4 新中国宪法时期 1949年以来 三 宪

5、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 一 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基础性 政治性 根本性 广泛性 二 宪法学的学科体系宪法学原理 中国宪法学 外国宪法学 比较宪法学 宪法思想史 宪政制度史 宪法社会学 宪法经济学 宪法政治学 宪法解释学四 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宪法基本理论 宪法基本制度 宪法实施 五 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 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1 理论意义2 实践意义3 方法论意义 二 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1 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2 基本方法 本质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3 具体方法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第一节宪法释义第二节宪法的本质第三节宪法的分类 第一节宪法释义 一 宪法 词义的

6、演变 一 在中国古代1 一般的法律 法度 监于先王成宪 其永不愆 2 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法者 宪令著于官府 3 颁布法律 实施法律 宪表也 谓悬之也 二 在古代西方1 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2 皇帝的诏书 谕旨 以区别于市民会议制定的普通法规3 有关确认教会 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 以及它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 二 宪法的特征 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 在内容上2 在法律效力上3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二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 从历史上看2 从内容上看 三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 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上看2 从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上看三 宪法的定义 一

7、 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 二 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 三 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 四 宪法定义新探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 一 认识宪法本质应注意的问题 一 本质缘何重要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二 何谓宪法的本质 是指从总体上规定宪法性能和发展方向的宪法内部联系 是宪法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 三 宪法的阶级本质 宪法和宪法学都具有阶级属性 四 宪法本质的多重性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 五 宪法本质研究的立足点 宪法和宪法现象 二 宪法本质的学说评介 一 神的意志论 即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者间接地归结为神或者上帝的意

8、志 认为宪法是神或者上帝意志的反映或体现 二 全民意志论 即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宪法体现或者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 三 阶级意志论 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学中 认为宪法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表现 四 政治力量对比论 宪法的本质在于 它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第三节宪法的分类 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宪法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型的活动 是宪法与宪法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认识了解宪法特征 本质的有效途径 二 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三 对于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 一 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 二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以国家的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

9、 把宪法分为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 其他的宪法分类 一 以是否具有原创性为标准 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 二 以作用和功能为标准 纲领性宪法 确认性宪法和中立性宪法 三 以制宪者的指导思想或意识形态为标准 政治自由主义宪法 君主立宪主义宪法 社会改良主义宪法和独立民族主义宪法 四 以宪法的实施效果为标准 规范性宪法 名义性宪法和语义性宪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一 英国宪法的产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宪政的国家 其宪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 从

10、内容上看英国宪法确立议会主权原则 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 从形式上看英国宪法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 二 美国宪法的产生美国宪法是在独立战争中产生的 经历了从 独立宣言 到邦联条例再到联邦宪法的过程 三 法国宪法的产生法国宪法的产生过程较为曲折 并呈现出一定的反复性 宪法数量也十分繁多 四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1 经济条件 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 自由竞争 平等自由的观念 2 政治条件 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 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 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 文化条件 民主的 大众的 科学的文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

11、出的民主 自由 平等 人权和法治等理论 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 宪法的发展 一 近代宪法的发展1 发展的两个阶段 1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为数较少的民主共和制宪法和数量众多的君主立宪制宪法 英国型和法国波旁型 2 19世纪中叶到一次大战结束 绝大多数的美国式共和制宪法和英国式虚君制宪法 还有少数钦定宪法2 主要国别的发展 1 英国宪法的发展 责任内阁制 议会至上 政党政治 2 美国宪法的发展 权利法案和众多涉及权利保障的修正案 3 法国宪法的发展 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之间的博弈3 主要特点 1 确立了主权在民 民主共和是主流 2 强调公民权利 特别是自由权利 自由主义风行 3

12、限制国家权力 4 普遍是成文宪法 5 西方文化占主流 二 现代宪法的发展1 现代宪法的产生 1 标志 1918年苏俄宪法和1919年德国 魏玛宪法 2 意义 苏俄宪法 宪法类型的重大转变 魏玛宪法 宪法内容的重大转变2 现代宪法的发展 1 二战以前 现代宪法的产生和近代宪法的转型 2 二战以后 继续转型 对法西斯主义等逆流的改造 社会主义宪法的新类型 民族国家独立出现了民族主义宪法3 主要国别的发展 1 美国现代宪法 2 联邦德国基本法 3 苏联宪法 4 新兴民族国家的宪法 三 宪法的发展趋势 一 国家权力日渐扩张 国家权力配置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1 从横向分权看 行政权扩张2 从纵向分权

13、看 中央权力扩大 二 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1 权利条款的增加2 权利类型的增加 三 宪法保障得以加强 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潮流 四 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1 对国际法的直接承认和接受2 对国家主权有条件限制3 人权公约的增多 五 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渊源多元化 修改频繁化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 清季立宪 一 钦定宪法大纲 二 十九信条 客观评价 既有进步 亦有反动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三 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一 天坛宪草 限制袁世凯权力 结果胎死腹中 二 中华民国约法 确认封建军阀专制

14、 导致帝制复辟 三 中华民国宪法 曹锟 贿选宪法 四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段祺瑞政府的昙花一现 四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 以民主宪政之名 行专制独裁之实 一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二 五五宪草 三 中国民国宪法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性文件 二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三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 新中国成立和文革时期的立宪实践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建国之初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确认了国家的性质和任务 新民

15、主主义国家 确认了政权组织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赋予了人民权利和义务 规定了国家的大政方针 二 1954年宪法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三 1975年宪法 受到 左 倾思想影响 是一部错误的宪法 四 1978年宪法 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75年宪法的缺陷 但不够深入和彻底 仍然保留一些75宪法痕迹 二 现行1982年宪法及其四次修正 一 1982年宪法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二 1982年宪法的四次修正 1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修正案有两条 2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16、 修正案有九条 3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 修正案有六条 4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 修正案有十三条 三 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一 国家权力配置日趋平衡 科学 二 公民基本权利将得到重大发展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四 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第三节宪法制定程序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 一 制宪权的概念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学者西哀耶士 如果我们没有宪法 那就必须制定一部 惟有国民拥有制宪权 宪法制定权 简称制宪权 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二 制宪权的性质和界限 一 制宪权的性质创造的权力 形成的制度化权力 制宪权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1 正当性2 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3 统一性4 自律性 二 制宪权的界限1 受制宪目的制约2 受法的理念制约3 受自然法的制约4 受国际法的制约 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 制宪机关与宪法起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