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74368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例析调动和运用知识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科学。具体来讲,研究地表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成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事物演变的规律;人地关系等。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而这些也正是地理学科高考的评价目标。因此,无论试题的形式、内容如何变化,仍然“万变不离其宗”都体现了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地理试题中可以出现多种类型,按题型划分,可分为选择题、非选择题等;按所

2、涉及的知识划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按学科之间的联系划分,可分为地理和政治、地理和历史以及地理政治历史的学科综合。试题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形式,可以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数据、表格、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框图等形式来表达。例如针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点的考查,近年来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地形图、折线图、理想大陆示意图等类型。但只要把握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特征,就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将试题形式与所学知识快速地建立正确联系。针对区域产业活动与产业联系知识点的考查,仅产业结构演变的表现形式就有表格

3、、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三角图等类型。但只要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质,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值和就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不管试题是上述哪种形式就都能够正确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针对能源结构的考查,试题表现形式有表格、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流向图等类型。实际上,掌握能源利用的阶段,经历了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的多样化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特点;能源的流向;能源安全等基本知识点,无论形式再如何变化,都能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例5】图19中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夏季月均温

4、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 米处。(2)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 侧。(3)海拔2000米高度上,南北两坡降水量分别约为250毫米、 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4)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牧畜过科的牧场应位于海拔 米。【说明】试题以坐标图的形式给出了四种基本的地理事物的资料,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地形剖面曲线与气候要素曲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善于将气候资料的图像和地形剖面图的资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即不明白对于不同性质的曲线应在不同的纵坐标上寻找其对应的数值,就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和完成题目要求。【例6】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

5、130297万吨标准煤。读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3我国目前(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试题以曲线图形式表现我国从19802000年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特点。只要考生掌握了我国能源结构以

6、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趋于上升,其中石油的消费量增长迅速,而产量增长低于消费增长,并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进口持续增加等知识,就能正确地回答该题。该组题目中,第1小题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引导考生去占有信息。题组的核心在第2小题,乍一看题目要求作出的相对数据,无论如何也难以找到它们之间的直接联系。如果能够迅速地完成这一步的分析判断,那么就应该立即去寻求新的解题途径。这时应该注意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第2小题的题干中述及的能源“消费量”和“生产量”的概念,都是属于绝对数据的范畴。是否注意到这一点是解该小题的关键。显然题目要求对能源的消费和生产的绝对数量进行比较

7、,得出相对数据方面定性的判断,就必须有绝对数量的数据为依托。这时总题干上的两个绝对数据的地位就不言自明了。【例7】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地区总人口(万人)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6130.6380.6036163.216250.595-0.0545408.838370.7211.0751180.02670.6071.276159.7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BCD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BCD【说明】这组题以表格形式来反映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

8、。第1题主要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当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时,人口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也低,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人口数不多,死亡率最低,自然增长率呈负值,说明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显著。第2题:从表格内容来看,总人口数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国内生产总值高,但人均产值在四个地区中是中等水平,属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总人口不多,人均产值最高,是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故判断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高,人均产值也低于,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本题应综合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只看某一绝对数值,如果经济发展水平只看国内生产总值,不看

9、人口,不算人均产值,容易错选成A选项。因此,仔细审题,注重试题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对于正确地回答问题是十分重要的。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包含着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富于理性的思维过程和行为,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随着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这种能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自我的能力就更凸现出其重要性。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来认识和说明问题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试卷中所出现的信息是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所未曾见过的,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判断和筛选来得出正确结论;另一种是通过对信息的认识启动了原

10、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而无论如何,对信息的处理都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已逐渐显现出呈现大量新素材、提供新信息,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和信息来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的特点。【例8】真腊风土记(元)记载: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据此并结合图21,回答下题。1当时从温州航海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

11、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说明】该题考查考生对季风活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第1题考查对热带季风风向的季节变化。读图可知:“真腊”地区即现在的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温州至真腊大部分航程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该气候冬季为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从温州至真腊为向南航行,因此,冬季出发可顺风航行。第2题考查气候分布规律。既可根据背景材料“真腊四时如五六月天”,说明该地区终年气温较高,温差不大,四季变化不明显,为热带:“半年有雨,半年绝无”说明降水季节差异大,为热带季风气候。又可读图判断。根据真腊纬度位置位于北纬10至北纬20之间,地处热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为季风

12、气候。运用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可以从多角度考虑,结果都是相同的。解题时要注意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资料中的有效信息。【例9】读图22: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题。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时 B14时 C10时 D12时3该船即将进入(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中海北岸连日

13、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说明】在这一组题目中,从确定的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境入手,其中第1小题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考核,然后根据时间的基本换算。要分析的仅仅是船舶所在的地方的经度,只需能够根据经度值的东小西大,判断出为西经,题目就迎刃而解了。第2小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难度,第一要知道船舶所在地的昼夜长短问题是与第1小题同等难度的,或者说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将漠河与该地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除了漠河的纬度位置是必备的知识背景外,还必须分析判断出船舶所在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对于非常熟悉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的考生来说,他们的分析过程可以迅速到近乎本能的程度,即从图形就可以断定在北半球50左右的

14、纬度上没有这样的地方。对于其他的考生,该题组还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从第3小题的信息中判断图示地区属于南半球。因为在第3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北半球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的纬度均低于40(这是依据它们所处的大的环境或者是气候类型区来判定的),因此船舶所在的地区必定是南半球的某地。有了这个分析判断的结果,下面要知道的就是南北半球纬度一样的地方,昼夜长短正好是相对应的,即南半球地区这天的昼长,正好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一样。后面两个小题,在分析解决了第2小题的问题基础上,就不再存在什么难点了。【例10】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23,回答

15、下列问题。(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说明】题目中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地图中的北京、长城等信息,无疑构成了解题重要的信息链,能够不能够把握住这样的信息链,是对运用信息能力的重要考核。此外,认识和说明问题也分多个层次。如用一般的原理来定性地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一些地理问题,高一层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更高层次是善于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新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运用的能力。该项能力在考试中尤其显得重要,也是考核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该题根据图幅范围,隐含了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