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洛南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7133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商洛洛南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商洛洛南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商洛洛南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商洛洛南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商洛洛南高一历史期中 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洛南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测高一历史(必修2)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第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制度的

2、确立B. 生产力的发展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和发展,人民加入开荒的行列中,于是出现了垦荒高潮,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的确立、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三项都是推动垦荒高潮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需要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的影响对材料的分析理解。2.黄梅戏天仙配中

3、的经典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该唱词反映了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 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C.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D. 农民富裕幸福的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这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刀耕火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体农耕,而非集体劳动,排除B项;材料“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说明是勉强维持温饱,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

4、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3.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A. 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B.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C. 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D. 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答案】B【解析】【详解】“白釉青花一火成”表述的是青花瓷,选项能佐证中国瓷器的发展,故B正确;“十匹素缣”表述的是纺织业,选项不能佐证中国瓷器的发展,故A错误; “吴绵细软桂布密”表述的是纺织业,选项不能佐证中国瓷器的发展,故C错误;“铸锅烟接炼锅烟”表述的是冶金业,选项不能佐证中国瓷器的发展,故D错误。4.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

5、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这反映出明朝A. 纺织业技术分工逐渐细致B. 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C. 官营手工业垄断地位被打破D. 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来看可以明显判断出纺织业的分工很细致,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机户与机工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D。5.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

6、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者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好地方改种棉花。上述现象A. 表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B. 证明当地人地矛盾已得到解决C. 反映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 说明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在棉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手工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故D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到部分地区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并不能表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A项错误。人地矛盾自古即已存在,但是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

7、。【点睛】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6.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时间货物名称及输出国价值(银元)提示说明17811790年中国茶叶9600多万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17811793年英国呢绒等1600多万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A.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B. 茶叶是中英贸易中唯一大宗商品C. 中国处于中英贸易中的顺差地位D. 英国商品质劣无法打开中国市场【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17811790年,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17811793

8、年,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可知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项错在“唯一”,排除。因为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产品无法打开中国市场,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7.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有助于缓解社会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不公平现象的制度是A. 井田制B. 均田制C. 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D. 鲁国的按亩收税【答案】B【解析】【详解】“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由于地主土地所有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通过实行均田制,平均分配土地,B正确;A是奴

9、隶社会土地国有制;C是实行土地私有制措施;D是承认土地私有措施。8.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下列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 这一政令体现出对商人的歧视B. 这一政令反映出服饰具有等级性C. 这一政令意在鼓励小农经济D. 这一政令说明农民的社会地位最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可知,政府允许农民之家穿绸纱绢布,不允许商人穿绸纱,反映出服饰具有等级性,体现出对商人的歧视,这一政令的目的是鼓励小农经济,限制商业发展,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民是封建社会的被统治阶级,“农民的社会地位最高”不

10、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9.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时,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避免海难发生B. 防止鸦片走私C. 杜绝西方思潮D. 严控对外联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清代前期在沿海地区推行“海禁”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严控对外联系,巩固王朝专制统治,答案选D。点评:“海禁与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消极对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其消极影响远远超过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其中最大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人为地切断中国与西

11、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明清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最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和受西方殖民国家的残酷侵略。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0.“孩子们围观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身上刻着文字,那是用葡文写着:在耶稣基督诞生后1498年,葡萄牙君主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这里的“侍臣”应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B【解析】【详解】迪亚士航海是从1487年到1488年,时间不符,排除A;达伽马于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

12、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符合题意,故选B;CD是由西班牙资助的航海家,排除CD。11.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 商业革命的影响B. 价格革命的影响C. 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和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下降”的信息并结

13、合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引起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没有体现出价格革命的信息和技术革新的问题,故B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中“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和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下降”是关键点。12.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提出,“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这表明A. 荷兰已丧失“海上马车夫”的垄断地位B. 殖民征服是商业利益的重要保障C. 印度殖民地是荷兰商业利益的重要屏障D. 荷兰认识到其工业资本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公司在亚洲的贸

14、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表明,只有进行殖民征服,建立殖民地,才能更好地保障商业贸易,故B项正确;17世纪正是荷兰兴盛的时期,其垄断了海上的商业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印度殖民地,东印度公司并不代表就是印度殖民地,排除C项;材料中仍然强调商业资本,是强调殖民地与商业贸易的关系,因此当时的荷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工业资本上的缺陷,故D项错误。13.17世纪,荷兰、英格拉、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 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B. 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C

15、.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D. 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形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和英国等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其中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故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奴隶贸易是指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表述错误,17世纪的海上贸易航线被荷兰等国占据,排除。黑死病肆虐欧洲是14世纪40、5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C。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有计划性。并出现了所谓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这种观象是指A. 资本主义出现垄断组织B. 资本主义杜绝自由竞争C. 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D. 资木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