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2967055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课后答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

2、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个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形成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区域性特定的空间,匀质区域,如农业种植中的区域、结节区域, 结

4、节点即为区域中的核心,通过不同等级的辐射联结着辐射区。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特性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1、指人文地理学具有广泛的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2、综合性指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研究事物,不是作为特殊现象、孤立的现象去研究,而是从它的特性去研究,特别注意各成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关系。研究的成分越多,现象越复杂,综合性就越高。 ”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以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

5、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用领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反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

6、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典地理学) (19 世纪中叶以前):人文地理学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古希腊诗人荷马公元前 9 实际两部史诗伊利亚特 、 奥德赛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 ;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 洪堡

7、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创立了因果原则等研究基本方法。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他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 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描述发展为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则去认识地理现象,寻求科学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

8、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战后至今) 战后初期,以谢佛为代表的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60 年代,计量地理,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 70 年代早期,出现了行为地理学、人本主义地理学等学派。80 年代出现后现代主义、女性地理等。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与前期相比,无论在研究方向还是研究内容、方法上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总的来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一方面,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20 世纪 50 年

9、代末期兴起的计量革命。另一方面西方人文地理界受到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首先、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次、20 世纪 70 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乘坐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第三、现在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与相邻学科接触日益频繁,一些具有边缘学科特点的分支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古代的人文地理思想和知识及其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

10、人文地理学。主要贡献: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近代地理发展比西方国家要晚半个世纪左右,引入了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受当时法国和英美学派的影响,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始起步,主要集中在人地关系、人口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农村聚落研究、运输地里、政治地理等方面以及区域综合考察。1980 年以后人文地理才得到恢复,得到长足的发展a、1949-1979 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阶段。b、1980-1990 人文地理学的复兴阶段。C、1990 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和提高阶段。分支学科

11、迅速发展,薄弱的分支学科有所发展,更多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使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更具国际性。 如何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竞得实际情况,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变革、开放、搞活的需要,研究新旧体制接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明显的地域行与综合性相结合的问题,把解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既是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知道和参与社会实践。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科学认知的贡

12、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补充内容 一 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1、德国流派: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1)拉采尔(18441904 年)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环境学派的代表,首次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 (2)赫特纳(18591941 年):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3)施吕特尔(18721952 年):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4)杜能:1875 年提出农业区位论 (5)韦伯:1909 年提出工业区位论 (6)克里斯泰勒:1933 年提出“中心地学说” (7)廖什:19

13、54 年:经济区位论提出了从多方位因素来考虑生产的区域分布。 2、法国流派:战前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人文地理学派,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 (1)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 年) “人地学派”的创始人 (2)白吕纳(18691930 年):人地学原理 (1910 年)3、英国流派 (1)麦金德(18611947 年):“大陆腹地学说” (2)罗士培(18801947 年):“适应”论思想 A 人群对其环境的适应 B 居住在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4、美国流派 (1)森普尔和亨廷顿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森普尔(18631932 年):环境决定论者 亨丁顿:文化地理学的鼻祖 (2)苏尔

14、(18891975 年):文化景观派的代表 (3)哈特向(1899):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5、俄国学派 地理学派:巴朗斯基、萨尔什金 经济学派:费根、康斯坦丁诺夫 二.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人文地理学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如: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民族地理学等。 第 2 章 主题与理论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2、文化区是具

15、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由于扩展扩散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文化扩散特征:扩展扩散的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造纸术与呼啦圈传播速度的对比) 。迁移扩散的特点: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

16、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功夫) 。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南非边界阻止外来电视节目) ,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加拿大要求在本国出版的外国杂志须含一定量本国题材) 。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追逐时尚的文化现象) 。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 “强”式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强有力的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