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物寄情托物取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6930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缘物寄情托物取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缘物寄情托物取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缘物寄情托物取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缘物寄情托物取喻.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缘物寄情托物取喻摘要:中国舞蹈善用道具,道具在舞蹈表演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凸显了舞蹈风格,强化了舞者情感,还使舞蹈内涵得以升华。探寻道具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舞蹈语言,是舞蹈艺术走向繁荣之路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表演道具作用 舞蹈作为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产生、发展,与先民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在万物有灵的笃信下,为了与神灵进行沟通,祈求部族人丁兴旺、祭祀祖先、五谷丰登,先民们三五成群,或饰头羽,或手持道具而舞。刘尧汉在其“十二兽”历法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一文中这样描述:“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呼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转引自袁

2、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从文字记载中可推测,道具与原始舞蹈的产生是相生相伴的。伴随生产力的进步,原始舞蹈从早期的“踏地为节,载歌载舞”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跄跄”、“凤凰来仪”,都突出了手持道具而舞的特点。为了满足粮食等物质上的需求,先民手持道具拟兽而舞,是生存之使然。 一、道具的运用凸显舞蹈风格 奴隶时代的夏朝,舞蹈即步入“表演”的领域。女乐的出现,为舞蹈成为一门独立艺术打下了根基。在表演的映衬下,舞蹈道具也逐渐在其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周朝教化与祭祀用途的六大舞、六小舞,舞者或手执干戚、羽毛、牛尾,或手袖而舞。执舞具而舞,可以说是古代舞较为明显的一大

3、特征,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舞具著名的舞蹈,如巾舞、拂舞、铎舞、?舞、盘鼓舞等等。道具的使用,舞出了迥然不同的情怀,终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表演风格。“香散飞巾,光流转玉”、“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舞赋中不乏关于使用舞具表演的记载。在出土的诸多汉画像中,有舞者手执巾袖、脚踏盘鼓而舞的生动场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挥舞长巾的男舞者,他身穿宽袖紧口袍,束腰。一脚踏鼓,作登弓步状。奋力挥动双臂,把两根长的绫纹彩巾甩展两侧,舞姿矫健雄健。”(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22-123页)已有学者指出,这是在汉代所见的最长的舞巾。我们不难看出汉代舞巾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道具与

4、高难度舞技的融合,丰富了舞者肢体语汇,从而情绪表现更酣畅淋漓,造就了汉代舞蹈独具的古拙、粗犷风格。舞蹈道具的融入,不单是为了延长人体的线条,更从内涵上扩展了舞蹈的表现形式,有着“缘物寄情”、“托物取喻”的表现手法。 新中国成立后,舞蹈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道具也在舞蹈表演中异彩纷呈。与道具有关的中国舞蹈不胜枚举,如舞袖、舞扇、舞绸、舞剑、舞手绢等等。道具不仅是人肢体空间性的延伸,更是舞者内心情感与意识的外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道具使用与表现形式纷繁多样,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东北秧歌的“绕花”、“片花”、“蚌壳花”等手巾花技艺,情绪高涨时的“小燕展翅”,诙谐俏皮时的“缠头花”等等,展现了舞

5、者情绪的千变万化。而胶州秧歌的手巾与扇子,在正钉字拧步中顺然转为舞者婀娜的拧、倾体动,舞蹈道具的运用,使舞者单凭肢体语言所不能言表的情感得以惟妙惟肖地外化。云南花灯“风柳步”手巾花的妙用,走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这都是汉族民间舞蹈所独有的含蓄与娇羞风格。而齐鲁大地的鼓子秧歌、质朴的海洋秧歌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伞、鼓、棒、扇、巾等道具的使用,舞出的是山东人民的磅礴气势,与特有的舞蹈韵律。而海洋秧歌,大夫手持的伞与花鼓手中所挥舞的鼓,显示出了坚忍不拔、粗犷中带有灵活自如的舞蹈风格。道具对舞者情感的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凝聚了同一区域内人民的深层审美与情感表现的方式,强化了舞蹈表演的风格性。因

6、此可以说,舞蹈风格的建构在于道具与肢体的结合,而不是靠单纯的人体律动或道具本身的舞动。 二、道具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1、渲染舞蹈氛围,升华舞蹈内涵道具作为情感表现的艺术符号,在舞蹈表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道具技术性、技巧性与技能性的准确把握。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丰富了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形象地塑造出人物性格。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桌、一椅,在舞蹈表演中也有其特殊象征意义。通过这种虚拟性与象征性的舞蹈表演,能清楚地揭示舞者的角色与身份,巧妙地渲染舞蹈氛围,在凸显舞蹈主题的同时,升华舞蹈内涵。如当代题材双人舞婆媳中的白头绳、红头绳、小红花等道具的运用,第一段儿媳戴白头

7、绳,第三段婆婆亲自为她戴上红头绳。道具起到了很好的说明作用,明晰阐释了人物间微妙的关系,推动了舞蹈情节的发展,并在其中暗示出舞蹈的言外之音,即婆婆让儿媳重拾幸福。道具的运用恰到好处,可谓别具匠心。2、增添舞蹈技艺难度,凸显舞蹈情感表达道具的融入,增加了舞蹈技艺难度,巧妙地调动了舞者情感的抒发,揭示了人物情感变化。从古至今,以高技艺著称的舞蹈举不胜举,人们一直有着重技艺的审美情趣。编导根据舞蹈需要对生活道具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有意味的改造,再化为美展现出来。如女子独舞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在暗色调的灯光与服装映衬下,舞者的绕碗儿诉说着姑娘的冷艳,快速旋转配以服饰道具,渲染了舞台艺术效果,并将舞蹈推入高潮

8、。舞者借助长裙,瞬间将舞台点缀成一片红色的氤氲,旋转出了错落有致的时空感,如同随风摇曳的花束,凭借着手中之“物”传达着心中之“情”,表达了姑娘的热情似火,达到了物我化一的舞蹈境界,舞蹈情感在飞如电掣般的旋转中得到了释放与升华。3、增强舞蹈表现力,营造舞蹈意象道具的运用,让舞者可以自由驰聘于舞台。作为舞者情感的载体,道具不仅延长了舞者的肢体线条,还扩大了舞蹈表现空间,将凭肢体语言难以表达的舞蹈内涵与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极大地增强了舞蹈表现力,拓展了肢体以外的舞蹈表现内容,在丰富人体动作语言的同时,强化了律动人体的心境。譬如舞蹈林冲夜奔,几根长杆营造了特定的环境意象。长杆的所指随着舞蹈情节的展

9、开又是变化的,一会儿是打草、探道的器件,一会儿是解差手中有着威逼意味的“棍棒”,棍棒在解差手中不断变化,又营造出“白虎堂”、“鬼门关”、“枷锁”、“囚车”等等特定环境意象。通过这一系列的道具转换,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坎坷命运,说明式地展现了舞蹈主题。 三、 道具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舞蹈语汇探寻 当下的舞蹈创作,热衷于使用道具。然而,我们不应让道具沦为展示舞蹈技巧的工具,增添舞蹈效果的附加物,应在肢体与物体的结合中,去摸索新的舞蹈语汇,探寻舞蹈的主题、内容、情节与人物,从而更好地烘托出舞蹈氛围,表达舞蹈立意。因此,首先要了解道具的特性,强化虚拟性与象征性功能,这种特性能提升舞蹈表演的内涵。在道具的运用

10、中,大胆进行艺术夸张与创新,不拘于其生活原形,甚至可将演员与舞蹈道具换位思考,反复推敲道具所要表达的含义。并充分开发道具的多种象征性用途,将代表每个民族情感意味的道具赋予生命的激情,才能把深层次的舞蹈肢体语言挖掘出来。如前所述,舞蹈林冲夜奔的道具“铁杆”,时而变成“棍棒”,时而转化成“枷锁”、“囚车”等等,通过一物多用,阐释舞蹈的内涵,使舞蹈立意更为深远。 其次,是强化道具的情感功能。道具的运用不仅强化了外在形式,同时也是舞者内心情感的延展。但不能过分依赖于道具的说明功能,而应更深入地开发人体肢体语言,将肢体语言作为舞蹈创作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让道具发挥其使用与文化价值,舞蹈作品才能独放异彩

11、。例如最疼爱我的人去了,舞蹈通过藤椅与毛衣的一列接触动作,让人看到舞者内心的挣扎与不舍。道具不仅起到了很好的说明作用,在瞬间的捧起毛衣、摇着藤椅的舞蹈语汇中,又突显了舞者想留留不住的无奈,那份亲人的思念之情震动人心。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张手帕、一件衣服、一双草鞋,被运用到舞蹈中都有着羞怯、思念、期盼等各种不同的情感表达。只有在深入开发舞蹈语汇的同时,让舞台上的道具与舞者产生交流,物我合一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为观众所理解并搭起沟通的桥梁,此时的道具已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有意味的深层文化讯息,这也正是舞蹈表演所不懈追求与探寻的。 结 语 总之,道具在舞蹈表演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面对如

12、今强大的多元文化冲击,我们应守住 “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舞蹈文化根基,不为潮流所吞噬,充分运用道具的象征意义,强调其使用的文化价值及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在祖国肥沃的土壤中,滋生出风格各异,又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 参考文献1、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3、刘建无声的言说,民族出版社,2001;4、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5、钱正喜道具对舞蹈风格的影响,载于艺海2006年第6期;6、胡晶莹从舞蹈道具媒介中探索形式语言,载于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第5期;7、李晶试论对舞蹈中道具语言的探索,载于艺苑2009年第4期。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责任编辑:尹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