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966632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 胡杨赞1拓展资料素材 西师大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杨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

2、内。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2)特性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

3、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004 500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0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45和极端最低温-40的袭击。胡杨耐盐碱能力较强,在1米以内土壤总盐量在1以下时,生长良好;总盐量在2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总盐量超过3时,便成片死亡。花期5月,果期67月。 (3)保护价值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

4、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保护措施 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2个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物种保护基地。 (5)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

5、林或植苗造林均可。新疆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是分布最多的地区。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在中国,中国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三千八百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也有片片零星分布。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

6、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

7、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

8、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

9、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

10、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1998年4月,从额济纳扬起的一场沙尘暴竟席卷北京、济南、徐州、直达南京。这沙尘的起源就是来自北方的

11、阿拉善高原,当这块绿洲消亡之后,风沙之下的下一个牺牲品,就是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例如:河北北部的坝上高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这两个地区的两组陆地卫星影像的对比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代表森林和草场的深绿在急剧萎缩,而黄色的流沙却在不客气地扩展。据对地处坝上的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9年间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至12.91万公顷,增加89.9%,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至22.24万公顷,减少38.8%。浑善达克沙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对1989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7年时间,流沙面积由18.55万公顷增至35.86万公顷,增长93.3%,草

12、地面积则由60.25万公顷减至43万公顷,减少了28.6%。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沙漠中以流沙占绝对优势,约占沙漠的85%。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树柳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

13、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一百年,泪尽沙海。 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 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

14、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 据中国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共开垦土地194万公顷,而保留面积仅为98.6万公顷,有一半撂荒,而撂荒就意味着荒漠化。权威部门的综合监测显示,自50年代以来的25年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扩展速度加快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1994年的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沙化速度已达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接近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在内蒙古乌盟后山、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土地平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在历史上沙区存在过若干著名的古城(如喀拉屯、精绝、楼兰、黑城、居延、统万等)反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沙漠的变化。 2006年4月5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