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966610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社会医学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医学第一节 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社会科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2、WHO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3、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制定社会卫生策略。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5、社会医学的创立和发展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18

2、40年)a、古代“整体的人”的思想b、18世纪的产业革命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1880年)盖林: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至今)罗蒂杨: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6、几个主要观点 :(1)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2)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4)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第二节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医学模式:是在医

3、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2、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 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索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4、现代医学产生的动因: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5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6、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第三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的概念: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指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称为非物质环境,它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作用的广泛性持久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3、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4、经济发展

5、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群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双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卫生投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突出、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 5、评价居民营养状况包括居民摄入热量(衡量人群摄入的食物是否能维持基本生命功能)及食物的营养结构(分析摄入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比例的合理性。)6、社会阶层蕴涵的意义包括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及

6、环境等。主要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7、社会制度中对卫生政策及人群健康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是政治制度。8、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9、家庭结构的建立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的确定为标志。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是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10、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等四个方面。11、家庭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失调,父母与子女关系失调等。 12、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老年型社会。13、卫生服务的功能可分为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14、文化的类型:智能文

7、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15、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16、教育具有两种功能教育具有两种功能教育具有两种功能教育具有两种功能:a、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b、传播社会准测,即对人的行为规范。17、应激因素:工作或学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内部因素18、应激对健康的作用:有利方面: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增强体质与适应能力。不利方面:由于适应机制失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和躯体障碍。19、生活事件:指在童年期家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受到的各种事件。20、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8、有:积极的休息与睡眠、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积极的应对方式、体育锻炼等。21、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酒精滥用、药物滥用、不良性行为等。第四节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调查研究(主要特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实验研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研究2、定量研究:即问卷调查。3、定性研究:观察法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案例研究等。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定量研究定性研究重点研究现象的数量指标在于阐述事物的内在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研究对象的选择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法结果推断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对总体的推断结果对研究人群的特殊情况进行研究

9、,其结果一般不能外推与研究对象接触只有短暂的接触保持较长时间密切和深入的接触结果分析方法概率统计分类的方法5、定性研究的应用:辅助定量研究设计和提出研究假说协助分析和解释定量研究结果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以比较综合、全方位和深入地提示事物的现况及相关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快速评估,并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6、社会调配研究的基本程序:提出研究问题(原则: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设计研究方案(抽样方法:a.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b.非概率抽样: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目的性随机抽样、方便抽样、机遇式抽样和综合式抽样)收集资料(方法:为观察法、访谈法、自填

10、问卷法、文献法等)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散发和应用研究结果。(形式:递交研究报告、召开研讨会、通过传媒发布信息、学术交流、发表文章等)。7、问卷调查分类:访谈式问卷调查和自填式问卷调查。8、问卷基本结构:说明部分(封面信及指导语)、调查项目(调查问题分为特征问题、态度问题、行为问题)、资料登录。9、问卷设计的步骤:确定调查主题或变量设计问卷初稿预调查和修改效度和信度检验。10、问卷设计注意问题:避免双重装填避免用词不当避免诱导性提问避免抽象性提问对于敏感问题,应充分强调保密性。1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信度(方法: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即稳定性或可靠性,效度即真实性。12、几种常用定性研究方

11、法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优点缺点观察法了解人类行为及其特征研究社会隐藏或敏感问题监测行为变化规律开展深入的个案调查协助提出研究假设。将被的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具有一定的费用弹性。难获得统计量,研究结果不能外推。个别深入访谈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价值观和行为特征等掌握被研究对象生活经历对研究的现象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视野。更大的灵活性和对事物进行解释的空间可以进入到受访者的内心可用于研究个人隐私或敏感话题需要具有技巧和学过培训的调查员记录和分析非常耗时解释资料也需要经验技巧。专题小组讨论获取群体对于某事物的态度或评论用于快速需求评估帮助确定研究设计解释定量研究结果评估项目开展情况获取群体对于某事物的

12、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看法了解到调查对象的观念、态度和经历等信息省时间,省费用不适合讨论非常敏感的主题有人过于健谈,影响他人表达。第五节 健康状况评价1、健康相关指标:人口学指标,社会环境资料2、卫生保健指标:服务指标,卫生保健资源指标。3、健康状况指标:人口统计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生长发育指标(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g及以上的百分比、6岁以下用意体重低于年龄体重标准的百分比)4、常用综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数(PQLI)、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ASHA)5、PQLI=(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平均寿命指数)/3 PQ

13、LI80为高素质人口,PQLI60为低素质人口6、ASHA=( 就业率 * 识字率*平均寿命/70*GNP增长率)/总出生率*婴儿死亡率 20.23 =(850/1000 * 85% * 70/70 * 3.5% )/25/1000 * 50/1000第六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1、健康危险因素: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使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2、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明显、广泛存在。3、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

14、过程无危险阶段出现危险因素致病因素出现疾病征兆出现体征出现劳动力丧失。5、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收集资料(收集死亡率资料;收集危险因素资料)分析资料(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计算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存在死亡危险计算可达到年龄计算危险降低程度)6、存在死亡危险=平均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7、个体评价:健康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存在危险因素中的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存在危险因素中的历史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小)。少量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8、群体评价:确定高危人群,确定危险因素第七节 生命质量评价1、生命

15、质量: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心理功能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2、健康相健关生命质量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体验。 3、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内容:通常包括躯体健康(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一般性感觉、主观健康。4、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测定评价,选择治疗方法,计算质量调整生存年数,成本-效益分析。第八节 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的概念: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得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连的大集体。2、社区的五要素:人口地域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有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3、概念:是在政府领导、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