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6595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部分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B.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仅由肌肉或腺体组成C. 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D.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A错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B错误;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C错

2、误;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D正确。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恒定不变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 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这和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

3、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这和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D错误。3.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表示体液,表示细胞,所在的位置分别是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性激素、血红蛋白、尿素可以在处找到B. 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管中的血液C. 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会使的pH明显升高D. 营养不良会造成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

4、【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是血浆,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或细胞内液,是淋巴,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详解】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都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A错误;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其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因此即使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也不会使的pH明显升高,C错误;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中的蛋白质过少,使得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4.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 此调节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 乙结构可以产生促

5、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甲状腺激素运到全身,其靶器官为甲和乙【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为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为下丘脑,乙是垂体,A正确;据图分析,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错误;乙是垂体,其产生的b是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细胞,不仅仅有下丘脑和垂体的细胞,D错误。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且以神经调节为主B. 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 内分泌腺

6、分泌的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局限【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且以神经调节为主,A正确;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等能影响神经

7、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持段,作用范围局限,D错误。6.图所示的机体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的组成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组成;第一道、第二到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详解】据图分析,免疫细胞能与抗原结合,并有抗体的产生,应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错误、正确;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

8、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错误、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故选D。7.下图中能够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即单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生长快,结果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详解】据图分析,a中云母片纵向插在了尖端,尖端不能发生横向运输,不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a直立生长,A错误;b中琼脂片不能阻挡生长素的运输,因此在单侧光的作用下,b弯向光源生长,B正确;c中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则左侧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下面的生长,导致c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中胚芽鞘

9、不能接受到单侧光,因此d直立生长,D错误。8.关于其他植物激素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C. 乙烯合成部位是成熟的果实D.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尖【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详解】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A正确;在植物的

10、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B正确;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C错误;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尖,D正确。9.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为出生率,乙为迁出率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 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

11、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D错误。10.关于“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 “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条件下得到的数学模型B. 自然界中多数生物为“J”型增长C. “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D. “J”型增长模型中的含义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答案】B【解析】【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

12、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是定值、种群无K值、无环境阻力。【详解】“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条件下得到的数学模型,A正确;自然界中多数生物为“S”型增长,B错误;J型曲线种群数量持续上升,不存在K值,C正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t,其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正确。1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 自然界中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C.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

13、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 图丙为种间竞争,当一方被淘汰后不再有种间竞争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是互利共生,如图甲所示,A错误;图丙为竞争关系,在自然界的竞争中一般不会使得一方完全消失,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正确;图丙为种间竞争,当一方被淘汰后不再有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12.下列有关群落的

14、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D.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指的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详解】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正确;群落的演替是群落的特征之一,B正确;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D正确。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

15、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B. 该演替为次生演替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详解】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逐渐提高,AB正确;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