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理.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6531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州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理.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综(理科班)四、历史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实质上代表了A. 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 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D. 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说法片面,C项不是实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2. 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

2、. “仁政”的主张B. 爱惜民力的主张C. “克己复礼”的主张D. “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3. 2012年7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 有教无类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存天理,灭人欲D. 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

3、教育的权利,这与题干中“让外来工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愿望相吻合。故选A。BCD没有涉及教育。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4. 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应是A. 兼爱,非攻,尚贤B. 克己复礼C. 民贵君轻,施仁政D. 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据材料“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秦朝的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尚贤,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故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出孟子的思想:民贵君轻,施仁政。这符合题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 小亮的父母喜欢读荀子的著作,有一次得知小亮在外行窃,他们坚信荀子的理论,对小亮的态度是A.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B.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 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以防再犯D. 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5、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坚信荀子的理论”,可以判断出只有A项符合题意。因为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CD不是荀子的思想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荀子思想6. 下列观点,与下图著作中的内容相符的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严刑峻法,中央集权庄子A. B.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这是庄子书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庄子“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故正确;荀子庄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故错误;庄子也主张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

6、种旁观、超然的态度,故正确;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尤其是道家庄子的思想,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 韩非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 核心主张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实质是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C. 韩非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D. 其思想有力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不是法家思想的主张;法家思想主要要严刑峻法,维护君主专制,B项符合题

7、意;C项中的“变法革新”与题干无关;D项说法错误,法家思想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8.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 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C【解析】据材料“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尚

8、力、尚贤,主张节俭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以改革促发展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无为而治”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9. 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 甲儒乙法丙墨

9、丁道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甲强调顺其自然是道家的观点,乙讲究身份地位和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主张节俭反对铺张属于墨家观点,丁主张严刑峻法实行统一制度是法家思想。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0. “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一定是A. 荀子B. 韩非子C. 董仲舒D. 王阳明【答案】C【解析】据材料“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荀子没有主张思想统一,故A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

10、误;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想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有所统壹,为群儒首。学生可以联系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即可正确判断。11.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

11、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D。A项主张树立儒家思想的权威,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人性本恶的内容;C项是荀子的观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12.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为政以德,取信于民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答案】D【解析】据材料“仁政、“天人感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以上天来约束君主统治,促进君主仁政,“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体现了天人感应、约束君主的思想,故D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

12、儒术,没有体现天人感应、约束君主的思想内容,故A项错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属于孔子思想,故C项错误。故选D。13.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 三纲五常B. 经世致用C. 万物本原D. 抗衡佛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不符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思想核心;D项北宋时儒学在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

13、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新角度14.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 董仲舒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A项是汉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CD项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均不符合

14、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5. 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 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C.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 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程朱理学并不是在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二程的理学学说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所以肯定有唯心的一面 ,程朱理学之所以能发扬光大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考

15、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16. “秦王挥戈横扫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袤的国土划分,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秦王挥戈横扫六国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在全国范围内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故D项正确;秦朝没有实行禅让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周代,不是秦朝,故B项错误;宗法制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秦王挥戈横扫六国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学生可以联系郡县制的相关知识,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7. 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所有澳大利亚种人都生活在澳洲。开始改变各民族间分散孤立状态的是A. 郑和下西洋B. 地理大发现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