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莽天穹 蛟龙赶珠.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6492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莽天穹 蛟龙赶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苍莽天穹 蛟龙赶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苍莽天穹 蛟龙赶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莽天穹 蛟龙赶珠.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苍莽天穹 蛟龙赶珠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人们提到颐和园,首先想到的常常是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万寿山、昆明湖、佛香阁、长廊、石舫、铜牛等精美绝伦、脍炙人口的景观建筑曾令多少人心仪神往。但是,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颐和园园藏文物种类繁多、品质精优,与园中山石、水系、古建、植被并重,是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颐和园园藏各类文物共计4万余件,其中不乏一些国宝级珍品,这件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其中之一。梅瓶作为瓷器造型,始刨于北宋时期,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清末民初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载“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

2、仅与梅之瘦鼓相称,故名梅瓶也”。梅瓶最早是作为贮酒的酒具,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发展,逐渐演变为彰显尊贵的陈设器。颐和园园藏的这件蓝釉白龙纹梅瓶,系元代景德镇窑烧制。根据元史记载,元朝统制者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便在江西景德镇专门设立了由官府掌管的“浮梁瓷局”负责瓷器烧造。“浮梁瓷局”的建立对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景德镇瓷器异军突起,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颇为显著的进步。到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远销海外的中国瓷器,受到了西亚、中东各国豪门贵室的青睐,争相搜购,视为珍宝。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在成功烧出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还创烧了卵白釉、红釉、蓝

3、釉等高温颜色釉瓷器。而蓝釉白花瓷器正是从蓝釉瓷器逐步发展来的。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素坯之上浅浮雕刻划或堆塑出纹饰,再在纹饰上罩透明白釉,而其余部分施蓝釉,入窑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一次烧成。蓝釉的呈色剂主要成份为氧化钴,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已熟练掌握了钻的呈色原理,烧成的高温蓝釉,具有色泽浓艳、釉层肥厚、光洁度高、透明度好的特点。这种精湛的装饰技法,别开生面、独具风格,大大提升了我国陶瓷工艺的品种和色彩水平,为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件梅瓶正是元代蓝釉白花瓷器精品的代表之作,它通高33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0厘米。口小而平整,唇边外翻,唇口边沿由于釉料稀薄而微微泛

4、青白色。颈细且上窄下宽,呈喇叭形,颈部有些许窑伤。肩部丰满浑圆,腹部腰身以下逐渐收敛,接近底足处微微外撇,器身有两处明显的接胎痕迹。胎体厚重坚硬,胎质洁白,底足处胎釉结合紧密,微现火石红。底足内凹呈宽圈足,胎质细腻平滑,不见通常元代瓷器常见的火石红及釉斑,似传世过程中经过人为的修饰打磨。造型虽挺拔高大,但却端庄隽秀,既表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又不失中原传统文化的质朴秀雅,是民族融合的完美体现。梅瓶瓶身之上描绘有神龙出水、驭云而行的壮美景象,线条流畅,色泽艳丽,诗意盎然,带给人们以优雅明净的审美享受。器身通体施钴蓝釉,釉面可见桔皮纹,釉色纯净明亮,晶莹通透,釉质肥厚

5、莹润,匀净幽雅,闪耀着如蓝宝石般的色泽,光可鉴人,精美异常。腹部刻划一条白色蛟龙飞舞其上,四肢奋力舞动追赶一颗游动的火焰宝珠,俗称“赶珠龙纹”。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神物,具有升天入海、腾云驾雾、能伸能缩的非凡本领。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陶瓷装饰中的龙纹以元代时最为精彩。这件梅瓶上所刻划的龙纹,具有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征,龙首小并微微上仰,张口吐舌,露出利齿。鼻似如意头,下颚飘扬一缕长髯,双角微微后翘。蓝釉点饰的龙眼,怒目穹张,炯炯有神,在白釉的衬托下,更显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龙颈曲折细长,一绺长鬃翻飞舞动。龙身纤细修长,刚健彪悍,似在海中穿越腾游,极具张

6、力。背鳍呈锯齿状,动感鲜明。龙尾似火焰,龙鳞细密,层次分明,肘毛精细卷曲,随风飞扬。龙为三爪,有如鹰爪一般分张有力,四肢前后伸展,生动地表现出神龙翻江倒海、盘旋腾飞于天地之间的神态。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邀游在天”的感觉。龙纹首尾相接,体态轻盈矫健,屈躯翻舞,龙首前方饰火焰宝珠纹。整幅画面疏密有致,栩栩如生,笔意流畅自然。在巨龙上下空间点缀流动的火焰形云纹,更加衬托出巨龙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咆哮于碧海祥云之间的气势。蒙古族崇尚白色,以白为贵,以白为吉。用白色装饰象征皇权的龙纹,很符合元朝统制者的民族审美心理。从蒙古族传统服饰来看,蓝色也是深受草原人民推崇的色彩,以蓝色作为梅瓶的地釉

7、,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白龙在蓝天大海之间驾云疾驰、驭火而行的神韵。梅瓶蓝釉光艳夺目,白釉清新纯净,蓝白相映成趣,色彩鲜明典雅,对比既强烈又自然,给人以和谐的美感,更使梅瓶彰显出惟我独尊的皇家气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充分体现出元朝统治者“箭弓啸马”的政治和文化理念。此件梅瓶为颐和园旧藏,早年间曾作为皇家宫苑的陈设品,置于宫殿之中。但这件深藏皇宫的陶瓷珍品,却有着曲折的身世。当初她是怎样成为清廷陈设又于何时被置于颐和园的现已无从查考。清朝灭亡后,社会几经变迁。1933年,因当时战事需要,国民政府将故宫、颐和园等处的珍贵文物分批运往南京等地,史称“古物南迁”。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南迁文物于19

8、51年重新分配后归还颐和园保管收藏。根据史料分析,这件梅瓶也应该是当初“南迁”后又“北返”的众多文物之一。遗憾的是,从有档案记载以来,梅瓶的肩部到腹部,就有多处深深裂痕,在我们对这件珍贵文物的传奇经历充满遐想的同时,也对它身上的累累伤痕感到深切的痛惜。然而无论如何,这件身有瑕疵的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都是瑕而不掩其美、残而不失其珍的瓷艺精品。只有熟练掌握了绘制图案技巧并且拥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匠师才能制出这样的作品,不失为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镇窑高超制瓷水准的世间珍品。目前陶瓷界公认传承有序的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仅存世3件,分别收藏于中国的北京、扬州和法国巴黎。除了颐和园收藏的这件外,另外两件藏于扬州市博物

9、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且都作为两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非常显著的位置予以展示。而颐和园园藏的这件梅瓶,多年来由于展陈条件以及自身伤残等种种原因所限,一直犹如深藏闺中的美人,不为世人所熟知,以至许多人武断地认为北京这只梅瓶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2008年是奥运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并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展示北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由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主办,多家文博单位协办的“北京文物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这件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作为颐和园园藏文物精品之一代表颐和园参展。此次展出,是这件梅瓶多年来第一次公开展示,使更多人能够有幸一睹它曼妙的身姿,相信凡是有机会一睹蓝釉白龙纹梅瓶尊容的人,都会为其优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而赞叹叫绝。(责编:雨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