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66444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7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理论与设计教案 第一章 导 论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 :1、理解组织、管理的定义2、了解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4、了解组织行为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组织、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入门一、管理、组织的内涵一)、什么是管理?罗宾斯: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能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

2、效果而进行的活动。二)、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二、管理者做什么?一)管理的职能计划能:定义组织目标;建立达到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组织:确定要完成的任务;谁来完成;归类;谁向谁报告;在哪一级作决策;领导(协调):激励、指导、解决冲突,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并与即定目标相比较,纠偏查歧。变革(创新):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二)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头面人物(象征性领导人)领导者(领袖):管理者在扮演这一

3、角色时真正发挥领导作用。联络者:在组织内、外部同时发挥沟通和协调的作用。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寻觅外界环境信息,及时掌握与组织活动相关的信息;监控本组织对外输出的信息。传播者: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自己的目标期望向内部和外部传递。发言人:代表本组织对外发言,表明本组织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 。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为其所在的的组织开拓某项新事业,开创新的方向与道路。混乱处理者:对企业中出现的重大事故之类的问题进行应急处理、协调、平息冲突。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经过组织的授权可以代表组织与其他组织谈判。三)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基层管理者较重要,因为他们直接处理员工所

4、从事的工作。 人际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对企业充满热情和信心,这些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像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简称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二、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学科一)、心理学

5、与组织行为学 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分支。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它对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进行测量和解释。二)、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1、组织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第一阶段19001930 :泰勒、 法约尔、 韦伯第二阶段19301960:梅奥、 麦克雷戈、巴纳德第三阶段19601970:钱德勒 劳伦斯 洛希第四阶段1970现在:维可 马奇2、人事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1)、 福利; 2)、 招聘、挑选录用、培训和人员配备; 3)、 合理工资形式。3、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对组织行为学的最大贡献

6、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正式和复杂的组织。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计划组织文化官僚制度沟通权威冲突和群体间行为4.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人类学也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其中文化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基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和民族文化差异5、政治学、伦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如冲突的结构、权力的分配等。伦理学中的道德规范会影响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的实践中去。二、 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三、

7、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四、 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五、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1、个体2、群体3、组织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1、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2、重视研究个人需要,并把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达到组织的目标挂上钩;3、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

8、起来;4、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关心组织目标和效率,而且注重人际关系,始终与组织互相适应和协调,以求两者均获发展;5、重视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增强组织的有效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三、 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变量1、自变量(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人格、工作满意度、经验、动机、领导风格、甄选方法、组织设计等。2、因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二)研究方法1.现场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察人们的行为或事物发展变化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优点:对数据的采集具有直接性,数据较为准确、真实、可靠缺点:观察质量依赖与观察者

9、的能力和所接受的培训。2、访谈法 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常用于向被访者了解心理体验、情感,以及对某一事物的意见、态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优点:灵活、准确、深入缺点:受访谈员影响大、记录困难、结果处理难度大3.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优点:效率高缺点:问卷事先设计好缺乏弹性,易出现漏答、误答甚至回问题等现象,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较低。4、实验室实验法 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优点:对变量控制程度高,测量准确,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缺点:研究结论可能局限于实验室,很难推广在实践中广泛应

10、用。5.现场实验法 在真实的组织中进行实验。优点:真实缺点:与组织选择时的偏差有关第二章 认知与个体决策教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知觉的定义、特点、过程及影响因素2、理解什么是社会知觉3、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学习理论4、掌握个体决策过程教学重点:1、知觉的特点、过程及影响因素2、学习理论3、个体决策教学难点: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行为塑造、个体决策过程第一节 知觉概述一、知觉的概念一)感觉和知觉1、感觉 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2、知觉(认知) 人对客观环境和主体状态的感觉和解释过程。也就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和认识的过程。3、感

11、觉与知觉的 区别 1) 感觉是零碎的、孤立的、表面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整体的、综合的、深化的。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先有感觉后有知觉。知觉通常是在感觉信息的基础上,由于知识经验的作用,经过人脑的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直接解释的认识过程。二)知觉的类型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二、知觉的特点一)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

12、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对知觉对象的理解情况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直接有关。 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

13、常性。如形状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对比恒常性等。四、影响知觉的因素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甚至有时是知觉的歪曲。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知觉目标或对象、知觉者、以及知觉发生的情境3个方面。 一)影响知觉的客观条件(知觉对象因素)观察对象的特点也能影响到知觉内容。在群体里,声音洪亮的人比安静的人更容易受到注意。很有吸引力的人和没有吸引力的人也是如此。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以及知觉对象的其他因素都能影响到我们的知觉。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3刺激物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5刺激物的重复二)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知觉者

14、因素)1过去学习经验的影响2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3暗示与从众心理的影响4动机与需要对知觉的影响5情绪因素对知觉的影响6注意对知觉的影响7思维品质对知觉的影响三)影响知觉的情境因素1、物理环境2、知觉顺序3、社会环境第二节 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在社会情境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有时又称作人际知觉)。二、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4、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三、社会知觉的特点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换句话说,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例如,通过他人的言行、表情、态度等来认识、判断,但是,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动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个人的经验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