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6406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摘 要: 为激活教学,教活学生,教师要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添趣味,使教学饱含真情味,贴近学生生活,融入生活味;在教学中点缀些艺术味,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使教学富有韵味,从而把语文课上得多滋多味。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课堂 味道每当和学生交流,学生往往会说:“老师,您这堂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瘾。”确实,学生喜欢有味道的课。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要使课堂有滋有味,教师就需要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激活教学,教活学生。而我认为,语文课要上得有“味道”,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使教学充满趣味;巧妙运用情

2、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贴近学生生活,使教学融入生活味;调动学生感官,使教学中点缀些艺术味;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富有韵味。一、增添兴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课堂生命的所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收到实效。因而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贯穿于教学始终,不断激发、巩固和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说明文时,由于课文知识性强,因此不仅学生,就连教师也感到枯燥无味,而这时,如果增添些趣味,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高涨。如在教死海不死时,如果纯粹地分析内容,讲解原因,学生会兴趣索然。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上课时先让学生做一个实

3、验,即拿一个鸡蛋分别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然后观察现象,并要求学生探讨不同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文阐述的道理不讲也明白了。原本单调、沉闷、平淡、抽象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开展各类活动,引入现代教学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多方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就会使课堂充满趣味,洋溢着生机和灵气。二、饱含真情味在教学中,一些优秀教师饱含情味的讲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一惊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励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情趣。在

4、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动情、引情,学生入情、抒情,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对重点问题突出讲,对难点问题剥开议,对疑点问题展开争,对焦点问题及时评,对一般问题精要析,并且适时引入优美的诗歌、抒情的歌曲、情趣横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谚语等,努力创造一种情意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情意盎然的教学过程,而且要有情味袅袅、如咀青果的“收尾”,课结束,但情犹存。例如,在讲授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课时,在师生共同列举了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后,课将结束,我趁势转入抒情,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这节课,我通过精心

5、设计了独具情意的终课之曲,以情语摄魂,让学生执卷留恋,使这节课锦上添花。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三、融入生活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等观点。确实,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加课堂的生活味。1.教学内容的生活味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是机械死板的,鲜活的内容被教条化,课堂也就变得乏味无力了。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中的话,则可在“润物细无

6、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广告多棱镜”这一内容时,我通过让学生把平时所看到的广告语引入到课堂,使学生明白广告语的特点和要求。这样,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感到书本的理论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了。2.教学情境的生活味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把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上秃鹰之死一课时,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创设了这样的情

7、境:我们的镇中河河水污浊,并有很多死鱼死虾,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想就该问题去采访环保部门领导,你会如何提问?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同学评议谈看法。这样,把生活中的情境在课上展示出来,既使学生从中明白了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该如何去保护环境的道理,又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当然,不同的课堂应灵活机动,但只要我们能从生活出发,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近课本,走进教学的内容,从而取得师生双赢。四、点缀艺术味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课

8、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应是享受,是欢愉,是精神的升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点缀一点艺术味,把诗词、音乐、绘画、课本剧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欣赏美、感悟美,从而享受愉悦的审美体验。五、渗透出韵味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品味创作之乐,品尝到诗的真味。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讲课时应多留几分给学生自己去补充、创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课堂教学不应讲通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奋其力,自得其果,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上桃花源记时,让学生自主解决字词的意思,真正不会的则

9、通过小组讨论,质疑解决。在讨论文章的思想内容时,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假如桃源中人知道了当今社会的情况,他们会不会出来?这两个问题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和创造的空间,学生个个畅所欲言。虽然教师不需要讲多少话,但是问题却有效地解决了,而且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教师能根据新课标要求灵活改变,把趣味、情味、生活味、艺术味相融合,课堂就会更富有韵味,而学生学起来也就更有滋有味。参考文献: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3万永如.浅谈如何创设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课程与教学.4孙金霞.提问评议不容忽视.中学语文教材教法.5莫海源.语文课堂的流动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