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6192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平安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 每小题2分 35x2=70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 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商业和城市的发展3.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

2、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7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描述的是(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

3、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 C家庭手工业普及 D雇佣关系出现9. 推动中国古代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向以经济功能为主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0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早市B村落 C草市 D夜市11. 清朝时期的广州三十行是( )A.清政府的对外驻办机构 B.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C.清政府的外交机关 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12.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根据所

4、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13在封建社会一度出现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B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14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B出现了采铜业、采煤业等新行业C商品经济更为发达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5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

5、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6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17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的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1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 A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C 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6、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1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 外部 因素是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21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A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2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

7、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23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2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2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8、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7“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2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

9、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29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30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作了这样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

10、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客观规律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A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适应C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3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3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 B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34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3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B经济特区的设立C浦东的开放开发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材料解析题 (30分)36、(16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

12、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

13、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6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37(14分)材料一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民国五年民国六年民国七年民国八年工厂数1737375033342923材料二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共70分 每小题2分)二、 1-5 ACACA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