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检测 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6110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平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检测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平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检测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平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检测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平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检测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平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检测 3.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

2、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BD均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2.公元前403年,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为。A. 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 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C. 土地国有为土地私有所代替

3、D.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可见,社会基本统治秩序遭到破坏,选A。材料中只是体现了“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信息,不能得出王室衰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的结论,故排除B。C是从经济上的表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C。D只是表象,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实质反映了西周以来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破坏,故D不是最佳答案,排除D。3.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各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 宗法等级

4、包括庶人和奴隶B.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 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士、庶人等按等级递减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因此B符合材料意思。A、C只涉及宗法制,而D是在秦朝时期。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A. 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B. 三公九

5、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C. 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D. 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D不对,这属于地方行政制度而非中枢行政系统;C理解片面;A强调皇权至上,无从体现“采用分工的原则”。因此排除A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5.汉武帝时,要求各诸侯王在封国内再分封长子以外的儿子为侯(称“王子侯”),当时所分封的“王子侯”达一百六十二人之多。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A. 限制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 推行儒家的“仁政”理念

6、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恢复周代的分封制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要求各诸侯王在封国内再分封长子以外的儿子为侯”可知是汉武帝的“推恩令”政策,分封的“王子侯”的数目的增加,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权力,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助于解决王国问题,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限制豪强地主”的信息,A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不是体现“仁政”思想,而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故B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B。汉武帝的做法是为了解决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下的分封制带来的诸侯割据问题,故D表述错误,排除D。6.钱穆先生说:“从秦到清两千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了。”下列能证明这一

7、观点的是A. 西周分封制B. 唐代三省六部制C. 明代废除丞相D. 清代设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之下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掌管政令的起草、政令的审核和政令的执行,相当于是决策、审核和行政三个机构,体现了在皇权专制的前提下,一定的分权和制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在某些时候和某种程度上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秦朝之前。CD两项都是皇权高度强化的表现。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7.宋初规定,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此规定。A. 旨在精简官僚机构B. 明确了各官

8、员的职责C. 削弱了宰相的权力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宋初,设中书门下省为中央行政机构,长官实际上行使宰相权力,材料中“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这一变化则反映了皇帝旨在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故选C。A与史实不符,宋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机构臃肿;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排除D。8.“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A. 西汉郡国并行制B. 北宋的通判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9、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排除A、D项;“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说明它是个机构,排除B;材料中所指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正确选项是C。9.“(安重荣)尝谓人日: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鉴于这种教训,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措施是。A. 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B. 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C. 组建禁军,并由皇帝指挥D. 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臣下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可知,宋太祖赵匡胤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解决地方的“兵强马壮”,从四个选项比较分析,D表述最全面,选D。A项只是从“权”上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表述不全面,排

10、除A。B只是从“权”上削弱宰相的权力,表述不全面,排除B。C只是从“兵”上加强皇权,表述不全面,排除C。10.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意义是。A. 有利于平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 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和豪强对政治的垄断,平民也可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选C,A项表述并不准确, B D两项说法错误。考点

11、:科举制的影响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分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一种重要制度,不等同于教育制度,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为中央集权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科举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影响和作用科举制的演变。11.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

12、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C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平等12.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3、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失职者皆受惩处,这反映出古希腊民主体制对预防行政专制制度性设计,答案选D,A B两项含义材料并未直接体现,C项说法错误,公职人员对公民大会没有制约作用。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征1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 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

14、】D【解析】由材料可知,古希腊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自由平等的观念,所以答案选D。A是对材料过度的解读,排除;B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海外殖民,排除C。14.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直接的民主B. 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 反对问政于民D. 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想说,治理国家需要

15、懂得政治知识的人来做,做鞋需要懂得做鞋技能的人去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能做得更好,而据此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把治理国家的事情教给了很多不懂相关知识的人,所以对治理国家不利,故选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是对材料的曲解;D与材料描写无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的弊端【名师点睛】雅典民主的弊端:1、范围上: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2、性质上: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15.公元268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罗马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A. 罗马万民法B. 希腊的民主制度C. 罗马自然法D. 罗马公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268年是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之间的纠纷,故选A。材料中雅典商人在罗马城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