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29660906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教案 上科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图线与纵、横坐标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2、会将x转化为x,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ot+at2/2。3、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能用“化曲为直”方法分析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计算,理解微元法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巧妙构思。2、通过几何法、代数法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ot+at2/2。3、通过例题处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ot+at2/2解决问题的方法。4、通过二次函数的迁移,让学生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怎样的

2、曲线,并能用“化曲为直”方法比较不同时刻的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微元法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体会到t越小,x越接近真实值的意义。2、通过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从而习惯解题时数学化”。3、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图线与纵、横坐标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ot+at2/2的理解和初步应用。 3、时刻与时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教学难点:“微元法”、“化曲为直”等物理方法的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ot+at2/2的掌握和应用。课时安排: 3课

3、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加速度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及其意义。出问题: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10m/s,末速度20m/s,历时10s。若我们只有上述知识,那么能否估计出它的位移的范围呢?若能估计,它是多少?二新课进行:(一)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00mx200m。应交待清楚:一直以最小速度运动时是100m,但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刻都比最小速度大;一直以最大速度运动时是200m,但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刻都比最大速度小。所以范围如上所述。不能取等号!2.引导学生:如果将过程分解成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结果是125mx175m。同时请学生思考

4、:分成两段后,位移范围在如何变化?问:从这两次计算结果,你觉得要想缩小范围,应该如何做?答:多分些段。3分成10段。请学生描述第一段、第二段、第五段、第十段的运动情况。请二学生到黑板运算。点拨运算过程,给出运算结果:145mx155m。学生交流。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段数越多,范围越窄;段数足够多时,趋近于一个数。问:猜猜是多少?学生答后,给出正确结论。同时明确:限于课堂时间和数学,我们不再计算,但结论正确。5.指导学生阅读P23四个图像。得出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图线与纵、横坐标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又问:如果图线是曲线,该“面积”等于位移吗?讨论后给出正确结论:等于。(二)位

5、移公式1画出P23图(d),标注字母并明确含义。2请二生计算:用所给字母计算出梯形的面积。根据学生计算,采取不同措施让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个公式。若初始位置坐标为0,那么x=x2-x1x2,不如直接写成x。今后经常这样做,除非必须用x。3.强调二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矢量性。4.指出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并用它推导出位移公式。(三)例题用P24例题1。要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并画出情景图(直线、点)按照“约定”选择好字母表示各已知未知选好状态过程建立物理方程按照规范格式书写解答过程。作业:P26练习与评价1、3。2题做在书上。练习册:学习指导部分。第二课时:抽问复习并板书位移公式、

6、解题四步骤后P24例题2。注意“选好状态过程建立物理方程”有时要多次进行:课本上两例都是这样。分析结论并指明:纸带上计算瞬时速度的方法就是这样: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另:据学生作业情况用8min左右处理。(四)位移时间图像用P2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分析图像特点。(二次函数)“化曲为直”:某时刻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讨论P26“发展空间”2题各问,最终明确:1、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2、任意单方向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图线与纵、横坐标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小结:公式及对公式的理解。应用公式的基本分析方

7、法及步骤。作业:P26练习与评价4。练习册:实践、探究部分。第三课时:处理作业:据学生情况,控制在15min以内。课堂检测: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分100分,时间25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一(46分)用符号、字母或等式填空:速度的定义式v。速度变化的符号 速度变化率的符号 。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定义式 a= = 。它是 ,方向始终与 的方向相同。时刻,时间(间隔);从五节开始,若初始时刻为0,时间也常用表示。位置坐标,位移,也可以叫位置变化,是矢量;从五节开始,若初始位置为0,位移也常用表示。汽车停下来,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x。二计算题1. (20分)小汽车以36km/h匀速运动,某时刻开始匀加速,加速度大小0.8m/s2, 画出情景图,求10s内的位移和10s末的速度。2. (20分)汽车以108km/h匀速运动,某时刻因前方事故开始减速,速度每秒钟减少3m/s, 画出情景图,求刹车后5s内和15s内的位移,并画出速度-时间图像。3. (14分)某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经15s速度增加到90km/h,然后匀速运动了35s,因前方事故而刹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全过程的位移。评后小结(学生自做):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