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56733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高考研讨会历史资料 .ppt(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2006年考试大纲与2005年试卷看高考复习的重点与方法 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 2006年文综卷 考试大纲 的有关信息 一 对2006年高考历史知识范围的认识 二 对2006年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认识二 2005年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 命题倾向与教学启示 一 选择题 二 学科内综合的非选择题 三 跨学科综合的非选择题 四 历史主题及其主干知识的考查特点与教学启示 五 试卷结构的基本特点三 2006年社会热点问题解说四 文明史知识体系下高考新专题解说 一 2006年文综卷 考试大纲 的有关信息 一 对2006年高考历史知识范围的认识1 已经删除的内容2 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3 相关信息 二 对2006年

2、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认识1 考核目标 2 相关信息 1 中国古代史 部分 1 删除的内容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必修部分 夏商西周的文化 两汉的统治 刺史制度 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 除外 唐朝后期的政局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必修 隋唐时期 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五代十国 庆历新政 必修 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必修 2 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 1 先秦 1 夏 商 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2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4

3、 先秦时期的文化2 秦汉 1 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末农民战争 3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4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5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6 秦汉时期的文化3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1 三国 两晋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 2 三国 两晋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4 隋唐 1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3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4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 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6 隋唐时期的文化 5 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 1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3 辽 西夏的建立和宋辽 宋

4、夏的和战 4 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5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 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 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时期的文化6 明 清 鸦片战争以前 1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2 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3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4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6 明清时期的文化 3 对 中国古代史 知识范围的认识 1 就历史阶段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内容更加明显 隋唐以后的内容删掉的少 隋唐以前的内容删掉的多 2 就历史内容而言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和文化的内容更加明显

5、封建社会中每一时期的文化都得以保留 3 就知识的属性而言 有关过程性的着眼于记忆的知识删得多 有关制度的 关系性的需要理解的知识删得少 倾向性 体现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线索 突出了历史发展转折时期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文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进一步明显 中国近代现代史 部分 1 删除的内容上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除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清朝政局的变动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冯玉祥北京政变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删除

6、的内容下册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独裁统治与经济掠夺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近代文化 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除外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2 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前期 1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 鸦片战争 2 鸦片战争的影响 3 第二次鸦片战争 4 太平天国运动 5 新思想的萌发2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 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2 甲午中日战争

7、3 戊戌变法 4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2 辛亥革命的爆发 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4 北洋军阀的统治 1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 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1 新文化运动 2 五四运动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5 北伐战争 6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中国近代史后期 6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1 工农武装割据 的形成 2 日本大举侵华 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3 红军的战略转移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7 中华

8、民族的抗日战争 1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2 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3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皖南事变 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8 人民解放战争 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2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9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 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10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3 文化

9、大革命 的开始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 伟大的历史转折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各民族的平等 团结和共同发展 5 一国两制 和祖国统一大业 6 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3 对 中国近现代史 知识范围的认识 1 在 中国近代现代史 有关文化的内容全部被删 2 有关中国走向世界 现代化的过程的内容更加鲜明 政治 民主化 法制化 经济 工业化 城市化 思想文化 科学化 3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的线索更为明显 倾向性 进一步关注社会变革的时期 反映社会进步的内容 近年来所考查的内容多为隐性知识 如三线建设题 清政

10、府的采煤政策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 1 删除的内容上册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宗教改革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6 18世纪的亚洲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亚洲的觉醒 除外 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第二国际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文学艺术 1 删除的内容下册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 知识经济的兴起 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 除外 2 列

11、入考试范围的内容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 1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2 文艺复兴2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 欧洲启蒙运动 3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4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3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5 亚洲革命风暴4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2 亚洲的觉醒 3 列宁主义的诞生 4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

12、大战5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2 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下册 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的建立 2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8 第二次世界大战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 战后的国际关系 2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西欧日本矛盾与问题 3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4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5 亚洲经济的发展10 世界格局的变化 1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 世

13、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 3 世界经济的发展11 现代科学技术 3 对 世界近代现代史 知识范围的认识 1 与时代特点不相吻合的内容份量减轻有关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 工业革命前的内容 以及文化史的内容删得较多 有关问题难以组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反映世界现代化和全球史观的内容进一步明显 民主政治运动 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或科技革命的内容 国际关系的内容 思想解放的内容应该引起重视 倾向性 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进一步弘扬 开放意识 和平意识 科技意识 发展意识 环保意识 国际意识等内容尤为重视 二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 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1 针对文科综合

14、考试 2 增加了对审题能力的要求 3 对文科综合命题有更加严格的制约 4 考试目标取代了学科的能力要求 考试命题更为科学 5 各项能力目标的提出 对历史学科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无影响 或许更加强烈 因为比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对于考查考生知识面以及由此产生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二 2005年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 命题倾向与教学启示 一 选择题 二 学科内综合的非选择题 三 跨学科综合的非选择题 一 选择题的考查特点与教学启示 1 2005年文科综合试题解析 2 选择题的考查特点与倾向 3 教学启示 全国 卷 在中国历史上 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 回答12 15题 12 南

15、北朝时期 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其中吸收了0 63A 佛教教义B 法家思想C 墨子学说D 神灭论 的观点13 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0 26A 佛教和道教思想B 法家思想和 经世致用 学说C 佛教 道教和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和 经世致用 学说14 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 主要有0 70 西方基督教教义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农民的平均主义 儒家大同思想A B C D 15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 其中最主要的是0 75A 民主共和思想B 三权分立学说C 君主立宪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 文化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及社会

16、进步密切相关 回答16 20题 16 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 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A 天竺B 日本C 新罗D 波斯0 7517 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0 84A 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洋务运动时期D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18 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0 54A 开办京师大学堂B 废除八股C 设立译书局D 废除科举考试19 中华民国成立后 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0 41A 提倡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B 鼓励阅读儒家经典C 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D 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20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 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 其主要内容包括0 82 提出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A B C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全中国人民抗战的旗帜 回答21 23题 21 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0 83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 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 抗日救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