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4893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 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B. 各种区域都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的C. 各种区域面积和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都具有明确的边界D. 同一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相似,不同区域则不相似【答案】A【解析】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除行政区域划分有明确的界限外,其他区域划分往往界线都不十分明显。同一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相似,不同区域也不一定不相似,比如行政区域划分就有可能相似,选A。2. 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

2、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A.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 测量范围大C. 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D. 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答案】D【解析】材料“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主要反映其速度快。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并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3.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 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 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 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 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答案】D【解析】“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主体是土地,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选D。4. 我国目前

3、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造成我国荒漠化的原因有()风蚀、水蚀和盐渍化 风蚀、水蚀和沼泽化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 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A. B. C. D. 【答案】C【解析】造成我国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如风蚀、水蚀和盐渍化等,也有人为原因如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选C。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 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

4、现象严重 D.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6.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答案】5. D 6. C【解析】本题组考查沙漠化及其治理。沙尘暴天气是区域土地沙化的预警和表现,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显示。治理沙漠化要因地制宜,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是比较科学实用的做法。5. 我国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排除C;我国气候局部有变

5、干的趋势,A不准确;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并没有因此而大量死亡,B错;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最可能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沙尘暴天气增多,沙尘侵袭范围扩大所致。6. 沙化区缺乏水源,在沙化区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不合适,A错;在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也要因地制宜,不能无节制,B错;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不可能实现,D错;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最科学,选C。读我国华南某地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面小题。 7. 图中四条坡度线中,坡度最大的是()A. B. C. D. 8. 若甲坡植被受到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A.

6、 放牧山羊,发展牧业 B. 修筑梯田,种植水稻C. 种植喜阴的经济林木 D. 营造马尾松林9. 实际调查发现,甲坡植物生长好于乙坡,其原因为甲坡的()A.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B. 蒸发量较小,且土壤水分条件好C.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D.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答案】7. A 8. D 9. C【解析】7. 由图可知,图中四条坡度线中,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8. 甲坡位于阳面,根据图示,甲坡坡度较陡且位于华南,降水较多,变为荒坡后更不适宜修梯田搞种植业或畜牧业,该地最适宜的做法就是做护坡性的工作,由于甲坡位于阳面,应该种植喜阳的马尾松林,选D。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区域的经济发

7、展。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0.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11. 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A. 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答案】10. D 11. A【解析】10. 根据经纬度信息并结合选项,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最可能是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11. 结合上题,甲乙分别为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云贵高原夏季气温明显低于洞庭湖平原,其主要原

8、因是高原地势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选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雨林的前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2. 有关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枯枝落叶使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 B. 植物生长的速度很快C. 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物很容易恢复 D. 植被成为雨林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13. 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A. 雨林中土壤贫瘠 B. 自然灾害的影响C. 人类的开发 D.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4. 热带雨林地区商业性伐木的原因是()A. 借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B. 为不断

9、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就业机会C. 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D. 扩大牧场,出口牛肉获取经济效益15. 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A.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 移民亚马孙平原C. 吸引国外投资者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 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12. D 13. C 14. C 15. D【解析】12. 热带雨林的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雨林地区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是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表现。由于外露植被是雨林最关键的部位,这里也

10、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选D。13. 热带雨林复杂的生态环境一般无外来干预较为稳定,而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来自于人类的商业性伐木、不合理开发,选C。14. 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但人类居住生存条件较差,土壤层易被淋失,种植业条件欠佳,为了生存,为了换取粮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的居民往往依赖当地丰富的植被资源进行商业性伐木,选C。15. 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吸引国外投资者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都是对雨林植被的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恢复雨林植被,保护雨林环境,选D。读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矿质养分循环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

11、林系统的()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 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17. 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A. 非洲大陆 B. 大洋洲C. 亚欧大陆 D. 南美洲【答案】16. D 17. C【解析】试题分析:16. 根据图中的箭头的粗细判断物流量的大小,甲的箭头总体粗,而乙地的箭头总体细。说明甲森林系统的整体的物流量大,D对。结合进出 的箭头粗细,判断甲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多,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少,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多,A、B、C错。17. 根据热带雨林系统储存特点,养分储存在生物体内,故甲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

12、北部和北美洲北部。C对。非洲大陆、大洋洲、南美洲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分布,A、B、D错。【考点定位】森林系统物质养分循环,森林主要分布区。读我国山西省引水工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A. 西气东输工程 B. 西电东送工程C. 水土保持工程 D. 南水北调工程19. 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的是()黄河 汾河 秦岭 太行山A. B. C. D. 【答案】18. B 19. D【解析】本题组考查山西煤炭外运条件。山西煤炭外运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北线的主体,但外运中翻山过河所带来的困难也不容忽视。18. 图示地区为

13、山西,这里煤炭资源丰富,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西电东送工程。19. 山西煤炭外运主要是向东方向,因此跨越黄河和穿越太行山成为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因素。20.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产生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A. 发热量低 B. 应用广泛 C. 有害成分多 D. 分布不平衡【答案】A【解析】煤炭发热量低使得获得煤炭产生的能源时,使用煤炭资源较多,这就会对交通和生态产生的压力都比较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有关能源输送的说法,正确的是()左图为输电 右图为输煤 左图为输煤 右图为输电A. B. C. D. 22. 图中砖厂的设置是()

14、为减少资源的运输压力 为了对“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A. B. C. D. 【答案】21. B 22. C【解析】试题分析:21. 砖厂应利用发电厂的废渣为原料,左图砖厂靠近城市,应为输煤到城市,错,对。右图砖厂靠近煤矿,应为输电到城市,错,对。22. 砖厂利用发电厂的废渣为原料,实现了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对。对“三废”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三废”污染,对。减少资源运输压力不是主要原因,错。没有提高综合 利用率,错。C对,A、B、D错。考点:读图能力,工业布局区位因素。23. 山西省在开发煤炭资源的过程中采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有()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 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A. B. C. D. 【答案】A【解析】山西省在开发煤炭资源的过程中采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有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治理等,选A,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是往外输送煤炭,会加剧环境问题。2010年11月18日首届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开幕,中国工程院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