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校高三生物冲刺.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4659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名校高三生物冲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名校高三生物冲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名校高三生物冲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名校高三生物冲刺.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名校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5月冲刺试题(含解析)1.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体内部分染色体的人工合成,开启了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细胞核B. 人工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C. 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人工合成染色体必需的原料D. 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人工酵母菌背景,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与联系,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详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而大肠杆

2、菌为原核生物,故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人工酵母中存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故人工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B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所以人工合成染色体必需的原料包括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C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均在细胞质中进行,D错误。【点睛】抓取题干信息“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体内部分染色体的人工合成”是解答B选项的关键。2.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37B.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会产生大量ATPC.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由ATP提供D. 细胞内ATP水解

3、时需要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识记酶的本质和作用及特性、ATP的利用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详解】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胃蛋白酶应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产生少量ATP,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分解不会产生ATP,B错误;细胞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中为吸能反应提供能量最常用的是ATP,C错误;细胞内ATP水解时,需要酶催化,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点睛】吸能反应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放能反应时合成ATP储存能量。3.某同学为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4、将同一植物相同部位的细胞分别置于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和物质B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再置于蒸馏水中,实验过程中两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相关推测正确的是A. a点前,有物质A和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B. a点前,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变化量相等C. b点前,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 c点前,两组实验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分析题图可知:两条曲线失水速率不同,可推测a点前,有水分子和物质A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5、原因可能为A、B溶液浓度一样,但物质不同,导致A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细胞壁具有的伸缩性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不同,所以a点前失水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量,B错误;b点前,处于失水状态,液泡中的液体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C错误;置于蒸馏水中后,细胞渗透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限制,至c点时,液泡体积均达到最大,但在a点前有物质A进入到细胞内,故到达平衡时两组细胞液浓度不相等,D错误。【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

6、发生了质壁分离。4.促红细胞生长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C. 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D.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促红细胞生长素(ESF)为背景,综合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详解】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根

7、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正确;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提取题干信息,判断ESF的靶器官(细胞)进而分析作答。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8、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B. 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个体的产生可能与其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C. 基因中的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其表达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D. 六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四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透彻理解变异的类型及影响,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详解】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个体的产生与其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B错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

9、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翻译形成相同的氨基酸,则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正确;六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四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点睛】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6.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

10、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图。让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组别亲代子代雌雄第一组甲乙黄色,白色绿色,蓝色第二组甲丙绿色,蓝色绿色,蓝色A. 鹦鹉乙、鹦鹉丙的基因型分别是BbZAZA和bbZaZaB. 在自然条件下,白色雄鹦鹉的比例大于白色雌鹦鹉C. 第一组子代绿色雄鹦鹉和第二组子代绿色雌鹦鹉杂交,后代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5/8D. 欲通过两纯合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基因组合有两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绿色需要A和B基因的参与,甲是绿色雌性鹦鹉,又因为甲和乙的后代中有白色出现,白色是bbZaZ-,故甲的基因

11、型是BbZAW,据此进一步分析作答。【详解】由于鹦鹉甲的基因型为BbZAW,产生了BZA、bZA、BW、bW四种配子,甲与乙交配,后代雌性个体只有黄色(B_ZaW)和白色(bbZaW),因此鹦鹉乙的基因型为BbZaZa;甲与丙交配,后代雌性雄性个体都有绿色和蓝色,且比例是1:1:1:1,因此鹦鹉丙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ZA,丙鹦鹉的基因型为bbZAZA,A错误;因白色是Za控制的,Za基因频率在自然界中一定的情况下,雌性只需要一个Za基因,雄性鹦鹉需要同时出现两个Za基因,故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B错误;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有1/3BBZAZa和2/3BbZAZa,

12、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是BbZAW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B-ZA-的概率为:1/33/4+2/33/43/4=5/8,C正确;欲通过两纯合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基因组合有三种(BBZAWBBZaZa、BBZAWbbZaZa、bbZAWBBZaZa),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有几个关键之处:(1)善于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同时确定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2)善于从两个杂交组合实验的结果分析亲子代的基因型,为进一步求解相应表现型出现概率做好准备;(3)求解概率时注意采用分对基因单独分析再组合(相乘),并列满足题意的相加的方法进行计

13、算。7.图1为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变化,其中AD表示生理过程的不同阶段,af表示物质;图2表示该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过程B为过程A提供的物质为_,af所表示的物质相同的是_(填字母)。白天时,水稻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为_。(2)由图2可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较为敏感的是_有关的酶,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_。(3)若将该水稻植株长期置于45左右,该水稻植株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其原因_。【答案】 (1). ADP、Pi (2). b与f (3). 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基质 (4). 光合作用 (5). 25 (6).

14、 不能 (7). 温度在45左右时,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无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过程A为光反应,B为暗反应,D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物质d为H(还原型辅酶I),f为H20,b 为H20,c为02,e为CO2,a为H(还原型辅酶II);图2为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图可发现,同一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过程B(暗反应)为过程A(光反应)提供的物质为ADP和Pi;a-f所表示的物质相同的是b与f,均表示H20;白天时,水稻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第

15、三阶段)、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阶段);(2)由图2可知,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所需的酶对温度更敏感,净光合作用在25左右时达到峰值,故此温度为净光合作用最适温度;(3)由图2可知,温度在45左右时,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无有机物的积累,故若将该水稻植株长期置于45左右,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点睛】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示方法有:C02的吸收量、0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8.下图中表示刺激S引起的人体调节过程,X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回答下列问题:(1)若刺激S为血糖浓度的变化,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有_,以及器官X支配的神经分泌的_。(2)某糖尿病患者体内调节血糖的相关激素水平正常,则该患者血糖浓度较高的原因最可能是_。(3)若刺激S为寒冷,器官X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垂体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