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964466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充分析TheStudiesAboutLiChong(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充研究【摘要】 李充是东晋著名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李充思想受到社会环境、李氏家族、卫夫人及卫氏家族三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以儒为本、好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特征。李充文学创作亦颇有成就,曾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流传后世。李充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展的重要表现,为后世总集编撰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充创立的“经、史、子、集”四分法影响深远,成为封建时代正统的图书编撰方式。【关键词】李充 生平 思想 文学 文论 目录学The Studies About Li Chong 【Abstract】 Li Chong was a famous writer, literature critic and biblio

2、grapher in DongJin Dynasty. His thought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nvironment, Li Family, Madame Wei and Wei Family. The characteristic was taking Confucianism as the basis, loving Legalist Studies and synthesizing Taoism and Metaphysics.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had an achievement and many works we

3、re spread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 Li Chongs Discusses about Han Lin which wa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of stylistics in DongJin Dynasty, provided theory bases for compiling total collec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 The quar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Belles-letters, which wa

4、s established by Li Chong,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and became a legitimate way of compiling total collection in feudal periods.【Key words】Li Chong Life story Thoughts Literature Literary criticism Bibliography目 录引言 1第一章 生平事迹2 第一节 生卒年2 第二节 家世3 第三节 籍里4第四节 仕历5第二章 思想特征6 第一节 以儒为本6 第二节 好刑名之学7 第三节 兼综道玄8第三

5、章 思想渊源9 第一节 社会背景9 第二节 李氏家族影响9 第三节 卫夫人影响 10第四章 文学成就 11 第一节 诗 11 第二节 文 12 第三节 其它文体 13第五章 文论建树 14第一节翰林论的流传与内容14 第二节翰林论的思想与特点15第三节翰林论的地位与影响17第六章 文献学贡献 18结论19致谢语19参考文献19附录一:李充论著著录简况22附录二:现存李充作品一览表24 引 言李充是东晋重要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曾有李充集二十多卷行于世。他对论语、尚书、周易等儒家经典和道学名著庄子颇有研究,并“注尚书及周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1 (P2389)其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

6、展的重要表现,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总集编撰影响巨大。李充创制的“经史子集”四分法为后世所沿用,直至清代四库全书仍是如此。李充在文献学方面成就斐然,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历代评论多散见于各种史书和集序中,往往论其一点,缺乏全面评价。今人对李充研究依然不足,大多是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以及文献学方面的书籍中稍稍提及,十分有限。专力研究李充,而颇有成效者,屈指可数。曹道衡先生在晋代作家六考中对李充生卒年做了详细考证2(P301-302)。在魏晋文学中,曹道衡先生肯定李充文学方面的成就,但未作具体分析3(P210-211)。王发国先生在是“弘范”,还是“弘度”中对李充之字进行具体分析和考察,指出李充字弘

7、度确定无疑,弘范乃是李轨之字4刘勰文心雕龙序曰:“弘范翰林”,实质是将李充字与李轨字混淆,应为“弘度翰林”。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通过对嘲友人、吊嵇中散、九贤颂等作品的分析,肯定李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儒道互现的思想特征5(P460-462)。余曆雄先生在论李充的学术渊源与文学观念中重新分析李充的学术思想及其翰林论在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6。闫春新先生李充注简论一文,分析李充儒道兼综而侧重儒教的思想性格和学术观念7。以上研究成果表明,李充正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诸种研究都仅仅注意到李充成就的某一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立体的陈述。因此,本文试图从基本史料入手,考察李充生平事迹、思想特征、思想渊源

8、、文学成就、文论建树和目录学方面的贡献,对李充思想、作品、学术等作尽可能全面的评价,确定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文结构如下:第一章重点考察李充的生卒年、家世、籍里、仕历等。第二章分析李充以儒为本、好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思想特征。第三章追溯李充的思想渊源,阐述其受到社会环境、李氏家族、卫夫人及卫氏家族的影响。第四章考察李充文学方面的成就。第五章论述李充文论方面的建树,集中讨论翰林论的流传与内容、思想与特点、地位与影响等。第六章阐述李充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结论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第一章 生平事迹第一节 生卒年晋书李充传称:“李充字弘度,江夏人。父矩,江州刺史。充少孤,其父墓中柏树尝为盗贼所

9、斫,充手刃之,由是知名。”1(P2389)未记载其生卒年,但知其性格颇有刚勇强悍的一面。关于李充的生年,学界有两种看法:王运熙先生认为李充生于东晋初年8(P112);曹道衡先生则认为李充生于西晋末年。曹先生说:“据晋书的华轶传、应詹传、温峤传和王敦传记载,则从怀帝永嘉年间(307312年)起,历任的江州刺史都有姓名可考”,直到虞亮兼任江荆豫三州刺史,而虞亮卒于咸康六年2(P302)。据张可礼先生东晋文艺系年考,李充在咸康四年出任丞相王导掾9(P203),可见李充父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华轶之前。晋书中宗元帝纪载:“江州刺史华轶不从,使豫章内史周广、前江州刺史卫展讨禽之。” 1(P144)世说新语俭

10、啬刘孝标注曰“永嘉流人名曰: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祖列,彭城护军。父韶,广平令。展,光熙(306年)初除鹰扬将军、江州刺史。”10(P454)可见李矩任江州刺史在卫展前,即306年之前。而晋书惠帝纪载:“(永平元年)秋七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1(P91)。永平元年即公元291年,这一年始有江州刺史之职,李矩任江州刺史应在这一年之后。因此,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291年306年之间。据晋书李充传所言,李充少丧父,由上推之,李充当生于公元291306年间。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建东晋,可以确定李充生于西晋末年。李充的卒年,据曹先生考证“大约不会早于永和末年至升平年间(335360年);甚至也可能

11、活到隆和、兴宁年间(362365年)或更后”2(P302)。张可礼东晋文艺系年根据资治通鉴考,李充于咸和四年(338年)六月任王导丞相掾9(P203),李充卒年不早于338年。晋书李充传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猨投林,岂暇择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言语80注释:左氏哀十一年传曰: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食,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138.)诗经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靳勇等注释诗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P43.)乃除剡县令”1(P2390)。晋书褚裒传:“永和初,复征裒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1(P2416),“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1(P2417)永和五年即公元349年,李充出任剡县令当不早于公元349年。至于李充除剡县令,世说新语言语第80篇另有记载:“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