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4379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 3.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 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

2、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作为大一统的主要因素,C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下面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的比较表。据此可知A. 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B. 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C. 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D. 中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信息,说明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排除C;甲骨文与金文属于不同的文字类型,各有特色,材料不是说明文字

3、不断完善,排除D。3.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 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答案】D【解析】两性地位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妇女的地位明显下降,两性日趋平等的现实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仁政”思想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因为它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不

4、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点睛:C项是误选项。根据材料信息“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可知,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不能说明统治者实行“仁政”。4.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B. 注重于调适病人的心理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A【解析】“德”逾于此强调的是儒家的“德”,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5、浸润了儒家文化价值观,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调适病人心理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中国医术并非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也未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选项C、D均是不合史实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答案】B【解析】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允许官营的产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B正确;A不符

6、合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排除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紧扣材料分析解答即可。6.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A. 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B. 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C. 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D. 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的大意是:宋仁宗认为处置天下大事,不能君主一个人说了算,万一出现失误,就不能更改了,应该由皇帝与

7、宰执近臣集体商议。这体现了君主的理性思考,故A项正确;集体商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消除决策失误,故B项错误;宰相只是参与讨论,决策大权仍掌握在君主手中,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的政治制度7.下表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成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 农民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是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农民被称为臣等,魏晋、宋元时期随着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农民又有了新的称呼,即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导致中国古

8、代农民称谓变化,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不符合题意,例如,夏商周时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排除;赋役制度的改革和农民称谓变化无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代中国农民经济地位是一直低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李贽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A. 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C. 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故C

9、项正确;统治者爱才爱民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材料也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9.1684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A. 康熙帝全面放弃

10、闭关锁国政策B.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康熙有限度的开放通商,导致一些官员也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来,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D正确;A“全面放弃”说法不正确;B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涉及允许海外贸易,与近代化无关,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清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1684年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的理解和掌握。10.1845

11、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这表明A. 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 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 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 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答案】D【解析】英国人在中国居住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因担心“杂处滋事”,将“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反映出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故答案为D项。从原因上来看,是因无知导致这样的后果,不能说明清朝官员卖国求荣,排除A项;处理方式存在严重错误,不是妥善处理,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

12、排除。11.据梁启超回忆:“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据此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A. 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了融合B. 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C. 受统治者倡导成为主流思想D. 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认可【答案】D【解析】“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说明“中体西月”思想在当时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支持,D正确;洋务派是学习器物,维新派是学习制度,A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第二次鸦片片战争之后产生,B错误;当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错误。12.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

13、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A. 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B. “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C. 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D. 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答案】B【解析】【详解】俄国十月革命让孙中山看到了希望,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供帮助,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然确立了“联俄”的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但由于阶级属性和阶级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孙中山未接受全盘学习俄国,故发表了关于“圣库制度”的言论,从中国的历史中寻求发展,故B项正确。 材

14、料强调的是“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而不是强调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 共产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而“圣库制度”属于封建农民阶级的思想,不可能一脉相承,故C项错误。 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圣库制度”是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阶级提出的思想,民生主义不可能是“圣库制度”的补充,故D项错误。13.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方面采取的行动是A.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C. 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D. 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答案】

15、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40年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故D正确。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故A排除。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也在1940年之前,故B排除。徐州会战,在1938年,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名师点睛】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也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参与较具规模的战役。战争初期战报统计(第一阶段)共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1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A. 中国特色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