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地理阶段检测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4345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地理阶段检测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地理阶段检测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地理阶段检测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地理阶段检测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地理阶段检测 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宁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检测地理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试题共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I卷一、单选题(60分)下图为某半球的俯视图,画斜线部分表示夜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半球为A南半球B.东半球C北半球D西半球2关于图中各地的描述错误的是AE、M、N 三地全年昼夜等长 BP 地该日出现了极昼现象CE、F 两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D弧PM 为晨线,弧 PN 为昏线3图示时刻的北京时间为A12:00B17:00C24:00D15:00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B地位于地的

2、西南方向C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D甲图的范围小于乙图5从地到地最近的走法和距离分别是A一直向东走12765千米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11054.5千米C一直向西走17205千米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走14899.5千米读西半球部分图(下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夜长为8小时。回答下面小题。6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A2326N,0 B2326N,20WC2326S,160E D2326S,1807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A0时B1时20分C12时D13时20分8此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能是右上图中的ABCD某学生当地时间2018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

3、西八区),开始了为期12天的旅游。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9此时北京时间为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10旅游期间A曾母暗沙(40N附近)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B高雄(220N附近)正午日影由长变短C夏威夷(180N附近)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D西雅图(470N附近)正午日影由短变长1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A21时30分 B2时30分C8时00分 D3时30分12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A哈尔滨 B海口 C杭州 D北京13若AB弧表示2018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

4、时为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C3月2日14日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下图为某时刻地球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节气为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15该日A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A6634 B4652 C4308 D9016关于图中各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昼长BADC B自转线速度DABCC正午太阳高度角DBAC D地方时B地早于D地17从B 地向 D 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A向左偏转B向右偏转C不会偏转D先右偏再左偏下图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B 为莫霍界面,E 为地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关于图中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A地

5、幔 BC岩石圈 CD古登堡界面 DC地壳19岩石圈的范围指A地壳 B古登堡界面与莫霍界面之间的区域C地壳与地幔 D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20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可能是A马里亚纳海沟 B南海海域 C青藏高原 D死海21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关于构成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A B C D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2223题。2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6、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23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完成2425题。2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

7、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25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 B C D 读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示意图,完成2628题。26影响图示火山灰厚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陆地分布 B火山高度 C植被覆盖率 D东南信风27该火山主要喷发物质最可能来自A上地幔顶部 B岩石圈上部 C内核 D地壳内部28该火山爆发后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A B C D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下列能

8、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A.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30.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台湾海峡第卷二、非选择题(40分)31 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8:00时太阳照射地球情况(阴影区为夜,非阴影区为昼),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4分)(1)在图中用P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2分)(2)图示时北京为_月_日。(2分)(3)A、B、C三地比较,最先日落的是_,次日最早迎来曙光的是_。(4分)(4)D处的昼长是_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该日北京(3954N,116E)的

9、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6分) 32读图,回答问题。(14分)(1)左上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其成因是_。(4分)(2)结合所学知识,对左上图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2分)(3)左上图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右上图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_。(2分)(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4分)(5)在左上图中标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2分)3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b、c、d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特点的字母是,包含花岗岩的字母是,图中数

10、码表示的 作用。(3分)(2)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判断依据是 。丙处的地质构造是 。(3分)(3)图中甲处在地貌上成山的原因是 。(2分)(4)甲、乙、丙三处中最适宜建设地下隧道的是 ,该处适合建设地下隧道的原因是 。(4分)济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 2C 3B4C 5B6B 7D 8.B9D 10B 11B 12A 13C14B 15C 16.C 17.B18C 19D 20C21. B。22C23B24D25A26D27A28C28火山爆发后,火山灰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火山灰不溶解于水,不会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火山灰对太

11、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会导致气温下降;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故选C。29.C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地壳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30.A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二、非选择题(40分)31(1)南回归线和从左向右数第二条经线交点处(2分)(2)12 22 (2分)(3)A C(4分,每空2分)(4)8 180 2640(6分,每空2分)【解析】(1)太阳直射点上,时间为12时,图中的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从而判断其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图上信息看,该日北极圈

12、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2)从图上信息看,该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图中北京时间为8:00时,因此,图示时北京为 12月22日。(3)A、B、C三地比较,C地出现极昼现象,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地昼较短,最先日落。C地出现极昼现象,次日最早迎来曙光的是C。(4)D点所在的纬线与昏线的交点时间为16时,从而可以判断其昼长为8小时。已知此时北京时间8:00,即120E为8时,则12时所在的经线是180经线,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80;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该日北京(3954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90-(3954+2326)=2640。32(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每空2分)(2)E、D、C(2分)(3)北风(2分)(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4分)(5)画图略。(2分)【详解】(1)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是风力侵蚀形成。(2)结合成岩规律判定,DE具有层理结构,且E位于D下方,则E早于D形成;C侵入DE层,则其形成晚于DE,故其形成顺序为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