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64235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及蒸发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四地中,最干燥的是( )A. 榆林 B. 靖边C. 定边 D. 延安2. 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 )A. 299毫米 B. 399毫米C. 499毫米 D. 599毫米3. 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A. 蒸发量大 B. 降水丰富C. 气温年较差大 D. 气温日较差大【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定边降水

2、量最少(小于400mm)而蒸发量最大(大于2400mm),因此最为干燥,故C正确。【2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量最大值为700750mm(东南部),最小值为350400mm(西北部),因此降水差为300400mm,故B正确。【3题详解】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特征强,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难度一般。仔细解读图文资料即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

3、位优势主要是( )A. 劳动力成本 B. 能源资源 C. 环境承载力 D. 市场需求5. 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减缓企业用工荒A. B. C. D. 6. 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 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 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 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答案】4. A 5. B 6.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有关知识,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优势降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

4、移。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都有很大的影响。【4题详解】东部地区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东部地区本来能源资源就没有优势,B错误;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误。【5题详解】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 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6题详解】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城市化发展,A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少,环境压力减少,B错误;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误

5、;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增加下渗 B. 减少蒸发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8. 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淡水不足 雨季内涝 用地紧张 热岛效应A. B. C. D. 【答案】7. A 8. B【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主要考查城市的水循环。“海绵城市” 具有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的

6、功能,所以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量,从而增加地下径流量,故A项正确、D项错误;蒸发与太阳辐射、气温等因素有关,故B项错误;蓄水功能可以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故C项错误。【8题详解】“海绵城市” 具有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的功能,将有利于缓解城市淡水不足、雨季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问题,故正确,B项正确;用地紧张与城市工程建设、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等因素有关,故错误。【考点】水循环公交车作为廉价、高效的公共运输工具,为减轻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交车系统也出现了“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的困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9. 造成“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

7、”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 公交系统完善程度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 城市人口数量差异 D.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10. 在21世纪初,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可能是因为( )A.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 B. 城市公交的线路完善C. 乘坐公交车成本低 D. 交通拥堵状况在加剧11. 小城市为缓解当前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降低票价 B. 优化线路 C. 增加站点 D. 减少班次【答案】9. B 10. A 11. B【解析】【9题详解】从根本上看,造成“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公交系统完善程度、 城市人

8、口数量差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在21世纪初,经济相对落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 ,同时当时城市公交的线路尚不完善,致使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所以A对,B错误。乘坐公交车目前也是最经济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成本很低,C错误。当时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交通拥堵状况不是很严重,D错误,故选 A。【11题详解】为缓解小城市无人坐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优化线路,只有当交通线路完善优化后,才能服务更多的人,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而降低票价,增加站点,减少班次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匹兹堡原是美国的毛

9、皮贸易站,后来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2. 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 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D. 人口众多,环境优美13. 该城市在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阶段( )A. 初期阶段 B. 再生阶段 C. 成长阶段 D. 转型阶段14. 该城市在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 )积极整治环境 扩大工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传统工业A. B. C. D. 【答案】12. B 13. C 14. B【解析】【12题详解】18世纪中期,无烟煤炼铁技术发明后,五大湖以西的优质铁矿、阿巴拉契亚

10、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开发,位于煤田中心地带的匹兹堡,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铁矿石,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都”,故B正确。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不是主要区位因素;光热充足,土壤肥与钢铁工业发展无关;人口众多,环境优美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影响不大。故A、C、D错误。【13题详解】区域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即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化工工业的发展,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废弃物,故导致了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区域发展转型阶段,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人地关系进一步恶化 ;再生阶段,人类开始思考衰退的原因,

11、并“对症下药”,以促进区域经济复苏,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故C正确。【14题详解】扩大工业规模、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再生阶段,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说法错误,故B正确。【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最主要区位”、“开始出现”等限定条件。读中亚图,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内陆湖。回答下列小题。 15. 巴尔喀什湖西部是淡水、东部是咸水,其原因是 ( )A. 巴尔喀什湖东部蒸发量大B. 巴尔喀什湖东部离太平洋近降水量大C. 巴尔喀什湖西部离大西洋近降水量大D. 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流入16. 假如图示地区要开发新能源,应着重考虑的是 ( )A

12、. 地热能 B. 太阳能 C. 潮汐能 D. 天然气【答案】15. D 16. B【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流入,而东部没有河流注入。这样有河流注入的地方会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导致湖水盐度较低,故选D。【16题详解】图中所示地区为中亚,由于深层内陆,常年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故要开发新能源,应着重考虑太阳能。考点:湖泊盐度高低的影响因素,世界区域地理相关知识。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面小题。17. 图中 25 等温线向西弯向纬度较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A. 山脉的延伸 B. 稀疏的植被C. 沿岸的寒流 D. 河流

13、的流向18. 图中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热带雨林C. 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17. C 18. A【解析】试题分析:【17题详解】图中25等温线从非洲北部经过,而25等温线向较低纬度突出的地方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其等温线出现了低值,应为寒流流经导致的,故选C。【18题详解】地年降水量值为500mm-1000mm,地年降水量值大于2000mm。则可判断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故两地自然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故选A。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

14、响及自然带的考查。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于是,马达加斯加政府派农业专家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A. 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 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C. 地势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 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20. 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地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 )A.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 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C. 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D.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答案】19. C 20. D【解析】【19题详解】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地势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C对。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低,A错。气候类型不同,湖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技术条件差,科技水平低,D错。【20题详解】图中地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成因是山地迎风坡,沿岸暖流影响。成因最接近的是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D对。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是沿岸寒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