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署山高中生物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选修10726334.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624764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署山高中生物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选修107263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广东署山高中生物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选修107263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署山高中生物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选修1072633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署山高中生物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选修10726334.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习目标1. 结合教材P27“基础知识”,掌握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2. 阅读教材P28“实验设计”,理解并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及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3.阅读教材P30“课题延伸”,掌握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预习案】一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的原理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是一种由 首尾相连而成的 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 。(2)纤维素酶组成: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酶、 酶和_ 酶。作用:纤维素是在C1酶和C

2、X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 ,葡萄糖苷酶可以将 分解为葡萄糖。(3)实验验证:P27二、实验设计与操作提示实验设计 结合实验原理和教材给出的资料,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流程图。1.实验过程分析2.两种培养基:(1)从功能上来看,培养基配方1为纤维素分解菌的 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 ,只有能利用它的纤维素分解菌才能生存;培养基配方2为纤维素分解菌的 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加入 溶液,当培养基中长出菌落后,由于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只能是 菌,能分泌 ,因此菌落周围会形成 。(2)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培养基配方1为纤维素分解菌的 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培养基配方2为纤维素分解菌的

3、 培养基,原因是添加了 成分,需要在培养基上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 。(3)若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_ 。3.结果分析与评价(1)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 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2)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如果观察到 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3)分解的结果是否一致: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得到的是细菌。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学生也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4.课题延伸(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发酵和 发酵两种。(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区别(1)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因培养基中无凝固剂,利用液体选择培养基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2)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能以纤维素作为碳源和能源,在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其他绝大多数生物不能正常生长。(3)鉴别培养基中含有琼脂,为固体培养基,刚果红染色法应用的就是此培养基。【小结提升】【典题训练】:资料P2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