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学案鲁教必修1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613635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学案鲁教必修1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学案鲁教必修1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学案鲁教必修1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学案鲁教必修1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牟平第一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看地球学案鲁教必修1 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宇宙看地球【学法指导】 1、学习重点: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学习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从地球宇宙环境的独特性认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图示法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一方面,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另一方面,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量来源,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利用太阳灶做饭,利用太阳能转化的能源如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2)太阳

2、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现象: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撞而产生的。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世界许多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3、等。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上下四方曰宇,意空间无限;往古来今曰宙,喻时间无终”,宇宙,一般看做天地万物的总称。据此回答1题。1宇宙中的天体系统( ) A由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和相互运动而形成,北斗七星也是一个天体系统 B具有一定的层次,有卫星绕其相应的恒星绕转 C总星系是目前已知的宇宙范围的全部,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 D太阳系比银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A

4、. B. C D3. 下列关于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及其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内到外可以将太阳外部大气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B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C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黑子多的年份,降水量多 “Its not just a planetIts 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回答1012题。4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小 B. 公转方向与其他八大行星不同 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5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 A. 与太阳的距离

5、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6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 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34题。7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8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之外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的干扰,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

6、在白天。你认为这种对雷达的干扰,其原因可能是( ) 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 B雷达本身出现的故障 C太阳活动的影响 D外界杂质的影响10. 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期间,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在此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有( ) 小明在野外定向活动时发现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东京的天文台发报紫外线指数很高,请人们外出时加强防护 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家看到美丽的极光现象 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遭遇洪涝灾害 A B C. D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法指导】 1学习重点:运用教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学习难点:

7、学会区时及地方时的计算;理解地转偏向力及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3学习疑点:在光照图上判断晨线和昏线。 图示法理解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晨昏线的判读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关键是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看所判断的线附近区域是由昼变为夜,还是由夜变为昼。若由夜变为昼就是晨线,反之则为昏线。如下图所示:地方时、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

8、大数减小数);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即“同减异加”。 (2)时区数的确定: 说明: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 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7.5E7.5W为中时区,1725E1725W为东西十二区) (3)区时的计算。 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地区时1小时两地时区差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两地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则将大数减小数;如果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将两时区数相加,即“同减异加”

9、。 求得的时间是O至24,为当日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日零点;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明天,因此,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昨天,因此,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退一天。 日期的变更。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条: 自然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O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哪些地理现象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10、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的铁轨更容易受到磨损;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流 向河流流向的右侧偏转,因此,右侧(南岸)受流水的冲刷更大,而南半球河流的左岸受到的冲 刷要大于右岸。从大气运动的方向上看,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信风带在南北半球的不同风向,气旋与反气旋气流的流向,都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海洋中流动的洋流向也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洋流的环流系统。【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自转时( ) A.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高纬地区快 B.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

11、都相同 C.赤道的线速度最大,逐渐向两极递减 D在地球南北两极只有角速度,而无线速度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89S,90W B40N,80E C1S,10E D71N,180W3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小时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4对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120E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5当太阳直射在120E经线上,125E的地方时是( ) A12时 B12

12、时20分 C1l时40分 D13时6地球白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质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 A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 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7.下列地点中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向左偏转,且偏向最大的是( ) A. 上海 B香港 C. 开普敦 D长城站8.一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方向为先向左偏,又向右偏,该物体运动在(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 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 D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9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B昼夜现象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我国乌苏里江上朝霞满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