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60594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犯罪Wgl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已成为新世纪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犯罪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即刑法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犯罪性质越来越恶劣,犯罪情节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的违法犯罪资料统计显示:青少年所占比例相当大,年龄25周岁以下(279人)占总案件的43.4%.其中未成年人占总案件的13.6%之多,尤其在校生所占比重不小,形势令人堪忧。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不仅危害社会安定,而且给家庭造成巨大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其自身的健康成长,所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将是整个社会应该关注的课题。所以,本文在此针对青少年心理发育的特点,探讨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

2、少年步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产生了独特的特点。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发展显著。青少年期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

3、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探索、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2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期以后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也即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比较脆弱。在对自己作评价时,可能会过份夸大自己的能力,突出优点;而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又会走入

4、另一极端,灰心丧气、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评价别人时也常带片面性、情绪性和波动性。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如何建立起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变得自信而强大,是青少年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3.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青少年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一般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木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

5、注等。青少年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开始是疏远异性阶段,然后是接近异性阶段,最后达到恋爱阶段。 4.经历各种各样的矛盾。青少年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在这一时期会产生的一下几个主要矛盾。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青少年期的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个人秘密不愿轻易向他人吐露,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了他们与父母、师长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感到缺乏可以倾诉

6、衷肠的知心人,于是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二者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这有利于增长知识,但由于识别能力低,往往瑕瑜不分。这一矛盾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需要引起重视这一问题,给予适当引导。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世故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常常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事后却追悔莫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

7、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在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正之风,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观失望,严重的陷人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到了青少年时期,特别是青年期,个体身体发育几近成人,尤其是性机能的成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子日益壮美,女子越渐丰满。性意识的觉醒,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并且这种爱慕会越来越强烈,于是男女交友、恋爱、婚姻等问题自然出现。这个时期的男女交往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其敏感、容易冲动,常表现为激情,而他们此时思想尚未成熟,道德观

8、念不强,意志薄弱,强大的生理冲击力有时会使他们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和脆弱性,在这一阶段如何积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顺利地成长,对青少年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父母是青少年最亲近的人,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同时,由于青少年开始积极交往,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所以社会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青少年学会做人,促进他们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他们能够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

9、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立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家长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知觉地完成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

10、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能够做孩子

11、的知心人,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学校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教育中,一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二是在各门学科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三要教育青少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

12、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使学生醒悟。社会要积极组织有关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让社会都了解青少年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创造良好的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明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目标,发挥政法机关的主力军作用,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联合起来,积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努力抵消、消除各种不良环境的影响。比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

13、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市场,争取树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要逐渐完善立法,为青少年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社会保障,这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比如,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所谓必要的时候,有关解释为例如家中无人管教,或者虽有人管教但确实管教不了,或者群众反映强烈,坚决要求政府收容教养。这种规定显然不利于实际操作。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